第595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1/2 頁)
看來,若想要在將來,征討高麗一事上大有所、一口吃成胖子嶲州一行必須要打出威名,贏得無可挑剔
念及至此,李斯文斟酌語句,緩聲而道:
“嗯衛公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於湯峪,某因某種不可明說的功績,幸博陛下龍顏大悅。”
“陛下許諾等某成年及冠之後,便將滄海道行軍大總管一職授予某,但前提是某做出一番可令世人信服的功績。”
滄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沉思片刻,這才回憶起滄海道究竟是指得哪個地方,登州、萊州以外的渤海疆域。
但若他沒記錯的話,前朝煬帝為了東征,將幾州水師消耗殆盡,連造船法都近乎失傳,現在的大唐水師好像根本拿不出手吧?
但瞅著李斯文悠然而笑,信心百倍的模樣,李靖也只好耐著性子聽他說完。
李斯文繼續說著:“有道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如今大唐以軍功為最,小侄更是武勳子弟出身,將來若想在朝廷之上安身立命,唯有先登斬將之功才能讓人高看幾眼。”
“所以,小侄斗膽懇請衛公,他日若有機會,還請為小侄在陛下面前美言幾句。”
“若是能在收復嶲州時謀得一軍職,有幸領兵立功某才不負諸位伯伯的悉心教誨。”
這番請求真心實意,倒是讓李靖忍不住的撫掌大笑。
如今四海昇平,天下安康,唯有與他國相鄰的幾處邊疆,摩擦衝突不斷。
雖是好事,但這般將士再無用武之地的狀況,卻讓很多擅於陷陣的猛士,再也沒了當年的進取之心。
若是詳細統計,還不知有多少將士沉醉於歌舞昇平中,只想安於享樂,放縱餘生。
雖說是人各有志,李靖對這些自甘墮落的將士,抱有相當的遺憾。
不過也能理解,畢竟昔日死裡逃生的生活實在可怖,將士們厭倦了也是人之常情。
可若是大唐軍士人人如此,那些賊心不死,對我大唐虎視眈眈的四方蠻夷,又該何人興兵討伐?
對此,李靖有些憂心。
這種安於享樂的風氣正逐漸成為一種常態,首當其衝的,便是上層權貴、武勳家的二代弟子。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文武雙全的齊國公長孫無忌的長子長孫衝,長孫家麒麟子的大名遠揚,可以說長安人人皆知。
但多次詳細打聽下來,李靖卻失望的發現,長孫衝竟是個名不副實之輩,手不能挑肩不能扛,還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
對於當年齊國公英姿,實在令人唏噓。
這些二代子弟中,稍微能入得了他眼的,便是宿國公家長子程處默。
程處默早年尚未及冠,在偶然聽聞一老丈的淒涼境遇後,便領著家兵進山攘除山賊,為民除害。
雖然雖然行事上有些莽撞欠考慮,但已經是二代子弟們,最出類拔萃的那批人了。
至於像李斯文這般,少年尚處弱冠時,便敢請纓領兵出征的李靖活了幾十個年頭,還是頭一次見。
而最讓李靖覺得魔幻的,便是這小子雖不及弱冠之年,卻已經身具二品軍功爵,的確有資格領兵他想勸說,都沒什麼正當理由。
不過,他與李績惺惺相惜,素有交情,李斯文於他更是晚輩,對他有再造之恩,給皇帝捎句話的事兒,李靖自是不會拒絕。
拍手而笑:“說得好!二郎拳拳報國之心讓人不禁汗顏,不知賢侄心裡可有中意軍職?”
以李靖的身份地位,還有軍中遍地門生的人脈,給李斯文安排一個六七品的軍職,不是什麼大事。
就算是正五品的封號將軍嗯,以李斯文和皇帝的關係,應該會討來一頓毒打。
李斯文沉吟半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