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植物種質資源考察(第2/3 頁)
型較大,不能採集完整植株,只採集完整的帶花和果實的枝條即可。對於雌雄異株的植物,雌株和雄株分別採集。先開花後長葉的植物,要分兩次採集標本。
(3)代表性: 採集的每個標本、種子或無性繁殖材料,應來自群體植株,這樣才能代表該種質資源的特徵特性。要儘可能保持所蒐集的每份材料內充分表現該種質資源的遺傳變異度,同時應注意避免非遺傳變異因素的干擾。採集的種子或無性繁殖材料,應是正常發育且充分成熟的。
3、種質資源蒐集的方法
1種質資源的徵集
(1)透過行政部門發公函徵集 :由行政機構印徵集通知,統一表格,發往全國各地或某些特定地區,對徵集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如蒐集的種子量、標本數、標本大小、標本取材部位等。這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種質資源蒐集方式。
(2)發函通訊徵集 : 植物遺傳資源或育種工作者,透過媒介瞭解到新近育成的植物新品種、新型別或發現新材料後,及時而有目的地發函或通訊聯絡,向有關單位或個人徵集
2種質資源的考察蒐集
植物種質資源考察工作,必然伴隨著種質資源的蒐集。這是目前蒐集和積累植物種質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 。
一般應針對重點地區及特定種類進行蒐集,隨著種質資源工作的發展 ,今後的種質資源蒐集不限於國內重點地區,跨國界蒐集活動將日益頻繁,國際間的種質資源考察蒐集將開展廣泛的合作。蒐集的物件從過去主要以糧食與農業植物種質資源為主,轉到更廣泛的範圍。森林植物、園藝植物、藥用植物及芳香植物種質資源的蒐集將日益受到重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4、建立種質蒐集品檔案
1、文字資料檔案 :包括蒐集品登記簿、檢索卡和資料檔案
(1)蒐集品登記簿
蒐集者先對種質蒐集品進行臨時編號(即蒐集號),並記錄在簿。登記簿上的記載專案包括蒐集號、植物種類、材料名稱、蒐集者、蒐集時間、蒐集途徑、來源地、原產地、蒐集數量以及主要特徵特性等。
(2)檢索卡
每份種質材料應制備編號順序卡、名稱卡、原產地卡和分類卡四套檢索卡。編號順序卡將所有引入的材料按由小到大的順序編號排列;名稱卡按開頭字母(或筆畫)順序排列;原產地卡以產地名稱為第一級分類順序,以材料名稱為第二級排列順序;分類卡依科、屬、種、亞種、變種、品種的順序進行編號。
每種卡片上都應有編號、名稱、來源地和產地。檢索卡均可採用計算機資料庫管理。
(3)資料檔案 :包括影像資料、歷年評價鑑定結果等。
影像資料包括有關種質蒐集品的照片、幻燈片、攝影膠片、錄影等。
歷年評價鑑定結果是設立一張卡片,將歷年來對該材料評價鑑定的結果填入卡片中,以便隨時查閱。
資料檔案可與檢索卡一併輸入計算機,採用資料庫管理,從而更方便、有效利用。
當蒐集品中某一類植物種質達到相當數量,而且主要性狀已有鑑定結果時,應匯總編印種質資源蒐集品目錄。
2、實物標本檔案
包括原始種子、果實標本、苗木標本等。
為了妥善儲存這些珍貴的實物標本,應建立設施條件較好的標本館,長期儲存蒐集種質的實物標本(包括引種的實物標本)。
儲存實物標本不僅可以用於植物的分類研究,而且可以在多年以後,特別是在出現混雜的情況下,作為原始樣本用以核對。
(4)種源型別
(5)雜交型別與栽培型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