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劉關張,不打不相識(第1/3 頁)
大宋。
看著即將結拜的劉關張三兄弟。
趙匡胤很是期待。
對於三國的這段歷史。
趙匡胤非常喜歡。
亂世造英雄。
劉關張三人在那個時代。
也算是從底層一步步爬上去的大人物。
非常勵志。
......。
文字盤點繼續。
「首先介紹一下關羽。」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今山西運城),東漢末年名將,曹操的白月光。」
「張飛,字益德(又稱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東漢末年名將,自稱燕人張益德,呂布最恨的人物,沒有之一。」
「張飛是涿郡本地人,是個殺豬的。」
「三人結義這天,張飛宰殺了一頭豬,豬肉太多,一天之內賣不完。」
「為了能更久的讓豬肉保持新鮮。」
「張飛想了一個辦法。」
「把豬肉放在井裡。」
「因為井水非常冰涼,可以給豬肉降溫。」
「張飛在門前找了一口井,把一扇塊頭很大的豬肉用繩子綁住,吊到深井中。」
「之後,怕豬肉放在這裡不安全,被大爺大媽順手牽羊拿了去。」
「於是張飛就找來了一塊幾百斤重的大石頭,蓋在了井口上。」
「然後,張飛搞了個惡作劇。」
「他在大石頭上寫了一句話。」
「“誰能揭開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
「張飛在鎮上那可是出了名“莽”,擱平常誰敢去白嫖張益德的豬肉。」
「所以張飛此舉,純屬是在捉弄人。」
「惡作劇之後,張飛挑上一扇豬肉,就去街上叫賣了。」
「張飛前腳剛走,後腳就有個大高個子路過。」
「這個大高個子可了不得,身高九尺,面色通紅,滿臉鬍鬚。」
「遠遠瞧去,就知道這人不好惹。」
「這個人正是關羽。」
「此時的關羽,是個賣綠豆的。」
「關羽推著一輛小車,車上裝著兩麻袋成色尚好的綠豆,剛好從張飛放豬肉的井邊路過。」
「就想著停下來喝口水。」
「在樹邊綁好綠豆車,關羽來到井口定睛一看,嘴都給氣歪了。」
「忍不住破口大罵...淦他奶奶的二舅姥爺誰在井口上放了個大石頭。」
「挨天殺的有沒有道德。」
「這井是你家的嘛!」
「老子忙活一天了,就想喝口水,招誰惹誰了。」
「罵罵咧咧中,關羽把大石頭挪開。」
「然後就去拉井中的繩子,拉著拉著,特麼的拉出了一扇豬肉來。」
「這可把關羽震驚壞了。」
「趕緊把最近做過的好事回憶一遍。」
「難道這是“土地爺”對他的饋贈嗎?」
「隨後....關羽眼睛的餘光就瞟到了大石頭上的一行字和一旁的切肉刀。」
「原來是那賣豬肉的惡作劇...。」
「關二爺性子直爽...也沒客氣。」
「直接手起刀落,切了一塊上好的豬肉,放在車上。」
「都沒顧得上喝口水。」
「哼著小曲扭著腰就離開了。」
「張飛的老婆把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卻沒有理由阻止別人拿走豬肉。」
「畢竟她丈夫自己寫的條件。」
「張飛回來後....老婆將事情的經過講給張飛聽。」
「張飛也是個暴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