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5億英鎊(第2/2 頁)
際油價的把握。
從去年的上半年開始,美利堅就不斷的加大輿論,對伊拉克磨刀霍霍。
一直到去年12月,他們對伊拉克動武的決心,已經可以說已經不會再有太多人質疑了,這使人們普遍擔心中東地區的原油供應,加上委內瑞拉國內石油工人大罷工造成的石油生產供應中斷,巴以衝突以及恐怖主義活動,造成油價暴漲,一路走高。
在巴倫最初開始動用資金建倉看多國際油價的時候,油價每桶還在20美元左右,但到了今年的1月3日,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攀升到了31美元的“高位”,足足上漲了50%!
有一個問題,假如美利堅真的對伊拉克動武,那麼是不是國際油價會繼續暴漲呢?
從感覺上來說,似乎如此,畢竟到2003年,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157.534億噸,為全球
而根據相關機構的推測,伊拉克若加強勘探,其石油蘊藏量當增加一倍以上,是真正的世界
因此假如美利堅及其盟友對伊拉克動武,使其陷入戰火之中,勢必會影響到國際原油的供應,最終導致油價上漲,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
但事實就是,透過前世的經驗,巴倫知道
,國際油價在到了今年二月初,在到達36美元的高點之後,竟然就此穩住,並且直至戰爭結束,伊拉克過渡政府組建完成後的6月份,國際油價都再也沒有回到36美元每桶的這個價格上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雖然後面美利堅在伊拉克的“統治”並不順利,但伊拉克戰爭的結束,實在是太過於迅速,許多人所認為的美利堅聯軍將陷入伊拉克軍隊頑強抵抗的情況,並未出現,反而是他們摧枯拉朽一般的結束了薩達姆的統治。
這樣的現實,反而讓國際資本對於伊拉克的石油產出會迅速恢復的樂觀看法佔據了主流,國際油價在戰爭爆發後兩天的短暫上漲之後,開始企穩,甚至有所下跌。
雖然巴倫知道,在這五年內,國際油價的總體趨勢,還是上漲的——從2002年到2008年,國際油價從20美元上漲到了接近150美元!
最終在2008年的7月14日,油價到達了147.27美元每桶的高點。
但在短期內,巴倫就有依靠這段時間的波動,在國際油價上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了。
因此在2月初之前,ds資本將平掉所有對國際油價的做多投資,並且透過抵押融資,籌集資金,轉而開始進行一波短期的做空國際油價。
等到這一波結束,巴倫也就有了足以收購o2公司的本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