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人物們(第2/2 頁)
也不會在今年年初,成為高盛上市之後
之所以特意同勞伊德親近,也是因為巴倫知道,現任的高盛集團總裁鮑爾森即將退休,在此之前,鮑爾森有兩位公認的接班人,但其中並沒有勞伊德·布蘭克芬。
但因為所負責的固定收益部門出色的表現——這個由勞伊德所負責的部門,收入從1999年的28.6億美元,上升到了2003年的55.9億美元,成為高盛的支柱部門——最終在今年的12月,鮑爾森退休之後,由勞伊德·布蘭克芬接任了高盛集團的總裁兼ceo,成為這個金融帝國中最有權勢的人。
趁著現在勞伊德尚沒有登上那個位置的時候,巴倫也樂於同對方拉近一下關係。
不但是巴倫有這樣的想法,勞伊德對於巴倫主動釋放的善意,也是非常主動的進行回應。
畢竟作為他“登頂”高盛集團的競爭者之一的約翰·桑頓,其主要的成績,就是成功的將高盛集團的業務打入歐洲和亞洲市場。
而在高盛集團的歐洲市場之中,同巴倫在英倫的合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專案。
那麼勞伊德自然希望能夠同巴倫這位高盛集團歐洲業務的重要合作者之間,能夠加深友誼。
除
了這些之外,在這一次的聚會中,巴倫倒也遇到了一些對他的mars基金頗感興趣的人,這其中就包括金沙集團的老闆安德爾森以及安利家族的史蒂夫·溫安洛。
雖然資金規模同黑石、橋水甚至貝萊德這些龐然大物相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但mars基金在過去一年的收益,卻非常的亮眼——畢竟越是超大規模的資金,就越難保持太高的收益率,那些固定收益的基金,才是擁有最大規模的資金總量,而這些基金的年收益率,甚至都不會超過10%!
但同樣的,對於安德爾森和史蒂夫他們來說,將一部分資金放在mars基金這種高收益率的“小”基金裡面,也算是他們進行資產配置的一環。
特別是對於資金豐裕的安德爾森來說……
當然,這個時候他們也只是在最初認識的時候,進行一下了解,還遠沒有到最終敲定合作的時候。
不過這一次聚會也的確是讓巴倫收穫良多,最起碼結識的許多人脈,對於他之後在美利堅這裡的發展,還是很有用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