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16章光頭老六(第1/3 頁)
鼎最早出現在哪個時期?它們有哪些種類和用途?
關於“鼎”的來歷,可以追溯到遠至4000多年前的夏禹神話時代!
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這應該是關於鼎的最早的記載!!
其實,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才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
鼎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青銅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
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
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o)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
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銅鼎。
它長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器。
鼎腹內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
它證明我國商代已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頌鼎等都是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
關於“鼎”的來歷及作用,歸納起來就是: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
而且鼎是一種古人用來蒸煮食物的器物,風行於商周時代。
後來才演變成有像徵意義的國之重器,因而其身價才倍增!
而壽縣的這件楚大鼎,距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古沛然手裡不僅有楚大鼎,還有幾十件體積較大的青銅器,都和楚大鼎一樣,是文物販子不願染指的器皿。
何兆洋將楚大鼎運至當時的Ah省府安慶,這幾十件青銅器也一併運到。
古沛然忍痛獻出了這些大件古物,卻意外地收穫了一個好名聲:清廉。
很快,古沛然升任淮南專署專員,因收藏楚大鼎而升官了。
繼任壽縣縣長的是唐明友。
而陳布林早已是警署署長了。
“唐兄,現在是出手無字碑的時候了。”陳布林對唐明友說。
唐明友不解,問:“為什麼?”
陳布林說:“這不明擺著嗎,在淮南,我們兄弟可是一手遮天,誰還敢管咱們呢!”
唐明友點著頭說:“也是!但這事還得古兄定奪。”
於是他們請示古沛然。
古沛然說:“理論上可以這麼說,這實際上是怎樣呢?你們悄悄地進行,先放出風聲,看看社會反應如何,再來決定!”
陳布林笑著說:“古大哥就是謹慎,這犯得著嗎?”
唐明友卻贊成:“陳老弟,我覺得大哥的考慮是對的。小心使得萬年船。我們就照大哥的指示辦,先放出風去,看看情況再說。”
陳布林也嚴肅起來。他在地上走了幾個來回,停下來說:“二哥,不如我們來個移花接木。”
“此話怎講,老弟,快說說。”唐明友催著說。
“那個絡腮鬍羅宋不是逃逸在外嗎?他本來就揹著個盜竊無字碑的罵名,我們就以他的名義放出風去,一樣可以試出結果!”陳布林說。
唐明友聽了後,樹起大姆指,說:“高,高,實在是高!”
他們就這樣決定了!
陳布林找到孫子清,對他如此這般一說,孫子清興高采烈地執行去了。
卻說李三和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