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羿宣禹訓廢太康(第1/2 頁)
話說有個叫后羿的人,他十分仰慕唐堯時期射日的大羿,所以給自己取名后羿。他力氣大得超乎常人,射箭技術更是天下第一。后羿這人一直野心勃勃,心裡老想著幹一番大事,甚至有取代君主的念頭。不過,他見啟帝賢明,實在找不到機會搞事情。
有一天,后羿召集文武六卿,和他們商量說:“先君禹王知道太康這個人荒淫放縱,所以當初沒立他為繼承人,就怕他耽誤了國家大事。還叮囑我們,要選賢能的人來繼承王位。但現在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合適的賢者,可天下又不能一天沒有君主,我看不如先立太子太康即位,說不定他以後能勤勉治國呢。”
大臣們聽了,紛紛點頭,都說:“后羿大人說得有道理。”於是,在癸巳年春天,大臣們擁立太康登上了王位。兩班文武大臣紛紛前來朝賀,行禮完畢後,太康高興地說:“我繼承了先王的大業,你們這些文武大臣,每人都晉升一級。”大臣們連忙謝恩,然後退下。
可太康當上君主後,完全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天下諸侯來不來朝見,進不進貢,六卿上奏請他處理,他都一概不聽。到了辛亥年,太康在位已經十九年了。這一年,他突然下了一道旨意,要去洛水之濱打獵,還讓后羿暫時處理朝政。大臣們苦苦勸諫,可太康根本不聽。他帶著兩個奸臣採異、瑞奇,又是架鷹逐犬,又是挽弓走馬,玩得不亦樂乎,一去就是幾十天,連朝廷都不回,搞得朝廷上下、民間百姓都怨聲載道。
后羿見太康如此荒淫無道,就和百官商議說:“現在主上昏庸無道,不理朝政,一出去打獵就是十幾天不回來。我打算宣佈先王的聖諭,把他擋在黃河對岸,不許他回國。”
仲康聽說了這件事,就問大臣們:“各位對此有什麼看法?”六卿回答說:“可以這麼做,我們一起去把這件事奏明太康。”仲康見百官都同意,就和他們一起到洛水之濱,把情況告訴了太康:“后羿和百官在黃河邊阻攔,不讓陛下的聖駕回去,陛下您得趕緊想辦法回朝啊。”
太康一聽,嚇得臉色慘白,驚慌失措地看著採異和瑞奇,問道:“現在後羿聯合百官在黃河阻攔我的車駕,不讓我回國,你們二位有什麼辦法?”
採異和瑞奇連忙上奏說:“后羿和那些百官都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可是君父,量他們也不敢阻攔車駕。陛下只管起駕回朝,看他們能說什麼!”
太康聽了,覺得有道理,就下令起駕回朝。到了黃河邊,后羿和百官假裝不知道是太康回來了,故意在城河邊大聲問道:“來的是什麼人?”
採異和瑞奇站出來,大聲喊道:“是聖上回朝,誰敢阻攔車駕!”
后羿一聽,怒目圓睜,大聲罵道:“讓君主變得無道、荒廢朝政的,就是你們這兩個奸佞小人!君主出遊幾十天不回,你們還敢在這裡胡言亂語?現在君主的車駕在哪裡?怎麼不敢自己上前!”
採異和瑞奇被后羿一頓臭罵,嚇得說不出話來,只好回去向太康報告,說后羿真的和百官堵住了河城,非要主上自己上前,才肯開城。
太康沒辦法,只好命令力士把車駕往前推,自己大聲喊道:“是誰關閉城門,阻攔我的車駕?”
后羿站在城牆上,高聲回答:“上天降生萬民,必定會立君主來治理他們,可不是讓百姓來侍奉君主享樂的。就像近代的堯、舜、禹當君主的時候,苦心焦慮,操勞得像臣子和奴僕一樣,住的是土臺階、茅草屋,還時刻小心謹慎,就像捧著滿滿的水一樣,生怕灑出來。他們難道不知道貪圖安逸、讓自己過得舒服嗎?實在是因為百姓就像水,君主就像船,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百姓的心思多變。這就好比用腐朽的繩索駕馭馬匹,稍微驅趕奔跑就會斷裂。所以天下諸侯把堯從平民中推舉出來,堯又把王位傳給歷山的舜,舜在陽城把王位禪讓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