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德川家康(第1/2 頁)
結果大明皇帝居然就為了這點小事,真的派遣軍隊到倭國來了!
還是八萬人!
德川家康心中真的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但是事已至此,德川家康決定先放下一切事情,等打完這一仗再找島津家算賬。
現在阮潢的頭號軍師阮秉謙正在德川家康的大帳中侃侃而談,為德川家康介紹王鼎軍隊的情況:“大明夏王現在的主要兵力有四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就是夏王本鎮親兵,大概五六千人左右,戰鬥力最強,大概裝備了四千門一種不需要火繩的新式步槍,還有四五十門大炮,不過聽說這種炮射速極快,但是這個炮我們都沒見過,但是聽說當年打得李成梁屁滾尿流,管夏王本鎮炮兵的人叫趙大強,我們只見過面,沒說過話,不過聽戚金講過說趙大強是夏王過命的兄弟。
本鎮之外,還有馬千乘和戚金兩部也裝備了這種沒有火繩的火槍,兩部人馬都只有一些虎蹲炮,沒有大炮。
我曾經聽戚金說過這種火槍射速很快,一把新式火槍可以抵得上三把火繩槍。
馬千乘和戚金現在也算夏王直屬部隊,兩部總兵力大概在八千到一萬之間。
夏王的外圍部隊大概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李成梁為首的大明降將,李成梁據說以前是大明遼東王,屬於明國第一等的大名,他的兒子就是那個朝鮮和關白交手的李如松。聽說李成梁在明國很有實力,手下有十萬大兵。夏王不放心放他自己在明國,所以到哪裡都帶著他。
李成梁這次大概帶來了一萬人左右,他的部隊裝備了一種西夷(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不肯賣給我們(安南國)的超遠射程的火槍,大概一兩千支。普通火繩槍大概三四千門。屬於夏王直屬部隊以外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第二部分是夏王收服的南海諸國主。包括納黎宣,鄭松,我主(阮潢),莫敬恭。不過我主(阮潢)鄭松莫登庸三人都是夏王手下敗將,被夏王強行帶離了安南國。納黎宣情況不太清楚,不過納黎宣和夏王走的很近,裝備也好,大概有三四千門火繩槍。
鄭松部隊大概有萬人規模,兩三千門火繩槍,四五門六磅炮。戰鬥力是安南之冠。
莫敬恭大概三四千人,火繩槍一千門左右。戰鬥力最差,大將軍在小倉城擊敗的就是他。
第三部分是南京的京營部隊。據說南京部隊曾經發起了對針夏王的叛亂,所以被夏王打敗後,驅逐離開了南京,總人數應該只有四五千人罷了,不過據說火槍很多,到底多少我們接觸很少。知道的不多。”
德川家康聽了阮秉謙的陳述,深深看了阮潢和阮秉謙一眼,兩個人知道的情況明顯多於他們應該知道的,而且事無鉅細,必然是他們平日用心打聽過的。結合他們降將的身份,他們想幹什麼不問可知。
想到這裡,德川家康不由對二人又客氣幾分,他已經從阮秉謙的話語中看到了機會。
德川家康雖然身經百戰,但依然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家,他更喜歡玩弄敵人於股掌之間,同時他也深知戰爭的勝負往往在戰場以外,思慮再三,最後分別親自給阮秉謙提到的這些人寫了信,承諾只要自己打敗了王鼎,他們可以自由離開倭國。
德川家康替倭國天皇封了李成梁為朝鮮王,那可就相當於倭國一個一千多萬石的大名了,三千里山河(海邊轉一圈三千里),不愁李成梁不動心。
給王英和徐弘基的承諾是隻要他們在自己和王鼎決戰時候保持中立,那麼戰後他會用船把他們送回南京,讓他們可以在那裡繼續當大明朝的勳貴,而且以後可以給他們發放朱印令牌,他們可以自由和倭國做生意。
給納黎宣鄭松莫敬恭等人的承諾是可以送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繼續稱王稱霸。而且以後大家就是好朋友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