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5 頁)
來說,倒真算得上是大災之年後便有大喜,屬於房地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這一年七月份開始,全國各地的房價大幅度上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上揚趨勢持續加溫,階段性拔高。整個行業鏈條帶動了經濟發展,大小開發商們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開年之初,李燕向公司請了假,夥同勒小東和鄒鐵一起去了L市。以三人名義成立了房產中介公司,短時間內在市區各繁華路段租房設點,一口氣開了三十家營業點兒,又招聘了大量的業務員店長。
隨後,便開始了一系列的收購房產動作。其間最大一筆單來自於初中時過來轉悠過的那個地塊兒。正如上輩子時所瞭解到的情況一樣,該樓盤銷售情況相當的差,周圍住戶經常過去鬧事兒,施工進度異常緩慢,資金得不到快速回籠,銀行那邊還不斷施加壓力,那個老總氣急攻心在工地上鬧休克住到了醫院去,整個樓盤被迫停工。
知道了這些,李燕主張團購,趁著這個時機跟該開發商老總侃價,為了獲取資金,他勢必得放低價格。勒小東和鄒鐵也到現場考查過,都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一致同意。
開發商老總正為籌不到資金頭髮都愁白了的時候,突然有人找上他,提出要大批購買,而且全款支付。光是這後面一條就足夠他驚喜若狂了。價格方面自不必多說,都是幹這行當的成本啥的就根透明的沒什麼兩樣。開發商老總被他們壓價壓的都快哭了,心裡直暗罵這三個混蛋打哪來的,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可就算沒有太多利潤可賺,這種時候能夠保本就已經不錯了,資金到手不愁沒有翻盤的機會。不然的話,光是銀行的利息就能拖死他。他也屬實耗不起啊,這次少賺就少賺了,總體來說也還是有些賺頭,那就不算太虧。
就這樣,三人以特別低廉的價格購下了百餘套房子。甚至比親自過來開發還要划算。他們到底是根基紮在D市,來L市這裡想要站穩腳根,光是一系列打通關節就需要花費大氣力,從這點上根本比不了土生土長的開發商們。相較而言,成本也會高出不少。這樣的話,反倒不如以這種方式更能來得簡便些。目地同樣都是為了賺錢,怎麼賺還不是賺?
最初提出這個見議的是李燕,她說這種方法更好。勒氏因為去年的非典事件大筆資金都套在了在建的幾個專案上,即便是想有動作來L市發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年的重點肯定是要放在原有的工程上,重心不可能外移。而這種情況下,又看好了L市的房地產市場,以私人名義進軍就成了首選。
資金方面,以三人的實力加起來想要開家大型企業公司都不是問題,弄幾十個中介公司店面那不是小菜小碟兒嗎?關鍵就是這收購房產,像是青雲山遂道這樣的樓盤畢竟是少數,其他樓盤倒是也購進了一些,只是價格方面沒有這麼低就是了。
除了新樓以外,二手房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以說,中介公司最主要的業務就是二手房這一塊兒。對此,三人並沒有厚此薄彼,完全採取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套路。
用了一個月的時候,三人在市內各區共購下了新舊房屋近千套,這絕對算是大手筆。那些有經驗的業務員在知道自己被僱傭的中介公司,竟然手上握有的是貨真價實的房子,而不僅僅只是些供求訊息時,驚得是目瞪口呆,這種情況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這哪是中介公司啊,跟開發商售樓也差不了多少啊,甚至小的開發商還沒有這種規模呢?
驚訝的同時也在感慨這幕後老闆實力強悍,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絕對是種幸運。只是貌似這老闆有些奇怪,這麼多房源在手,竟然不著急往外賣,直言這些房子價格低於一倍不允許出手。這條規定實在有些苛刻,以目前的房價這樣根本就賣不出手。
抱怨歸抱怨,可到底人家是老闆,只能聽著吧。還好中介公司幹得是給買家賣家搭頭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