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卿大夫互相謙讓(第2/3 頁)
晉景公聽後非常高興。他對中軍佐士燮道:“愛卿啊,元帥說你立了大功,寡人真的很高興。”
士燮謙讓道:“主公,正如元帥所說,這都是主公教誨有方,將士奮力拼搏的結果。
臣只是嚴格遵從荀庚將軍的命令,要求臣嚴格按照郤克元帥的指揮,這才取得戰爭勝利,臣何功之有啊?”
荀庚就是晉國先中軍將荀林父的兒子,如今是上軍將。
這次鞍地之戰,荀庚根本沒參加,但上軍佐士燮作為荀庚的副手,在這裡還是把功勞加到了荀庚頭上,令荀庚聽後是非常滿意。
士燮這番謙詞,更令晉景公高興。是啊,自己的愛卿們如此謙讓,晉國還有何憂?
然後晉景公再公開表揚了欒書,欒書答謝道:“主公,這都是主公的功勞啊。
要說臣等有些微末之功,那也是元帥的領導和士燮的直接指揮有方,再加上將士不惜命才得勝,臣不敢言功啊。”
欒書是下軍將,這次出征,晉國六卿就出了中軍將郤克、上軍佐士燮和下軍將欒書。
從六卿排名次序上講,欒書在士燮之下,所以他說了士燮的直接指揮有方。
晉國取得了一場大勝,可謂是洩了八年前在泌之戰中敗給楚國的一口惡氣。
,!
晉國上下歡欣鼓舞,尤其是指揮這次作戰的晉國三位將佐的互相謙讓表現,給晉軍極大的鼓舞。
晉國公卿大夫們如此有禮,但晉景公卻要搞一出非禮來了。
晉景公也算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國君,論功行賞完畢,他就派了任務給大夫貢朔:
“煩請愛卿去朝見天子吧,就說蒙天子鴻福,晉國在討伐齊國戰爭中取得大勝,前來獻捷。”
前面我們講過,獻捷,就是向天子報告戰爭勝利並獻給天子戰利品,如奴隸俘虜財物戰車等等。
這往往是一個肥差,鞏朔興沖沖出差去了。但沒想到,通報後,天子周定王派了單襄公來見鞏朔,表示天子不願接見。
單襄公正色對鞏朔道:“蠻夷戎狄,不用王命,沉溺酒色,毀壞法度,因此天子命令諸侯討伐,得勝歸來才有獻捷一說。
獻捷,天子親自受捷並且予以慰勞,這是為了懲罰不敬,獎勵有功。
但是,同姓兄弟之國,異姓甥舅之國,如果出現敗壞禮制之事,諸侯奉王命討伐,得勝不需獻捷,向天子報告即可。
這正是天子倡導的要尊敬親近、禁止淫邪。
但齊國是甥舅之國,是先太師姜子牙尚之後,難道齊國真的已經成了蠻夷戎狄之國了嗎?或者說,齊國放縱私慾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嗎?
如今叔父取得伐齊之戰勝利,天子雖然很欣慰,但叔父應該至少派一名由天子任命的卿大夫來向天子報告,這才是符合禮制的。
如今叔父派了您鞏朔前來,鞏朔並非天子任命的卿大夫,獻捷又違背先王的規矩。天子哪敢廢棄先王的規矩而接受呢?”
鞏朔羞慚不能答。
周定王呢,其實他派單襄公對鞏朔說那一通話,內心也是糾結的。
天子禮儀不能廢棄,周定王斷不能接受獻齊捷。所以他在明面上要把道理對朔講清楚,這是天子之威儀。
但周定王心裡更是清楚,晉楚泌地之戰後,如今天下諸侯基本都依附楚國去了,只有晉國是始終如一把自己當天子。
這次晉景公派鞏朔前來獻捷,雖有違禮儀,但說到底是尊重王室。
自己這一頓說辭下去,不知道晉國人會怎麼想,所以周定王必須向晉國使者鞏朔表達足夠的善意。
如何表達呢?
周定王事後安排了隆重的接待,在技術上作了些處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