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3/5 頁)
詩文墨跡以志者不知凡幾。
對此,書生學子們固然欣喜異常,連清南村的小娃兒們也不勝傾慕仰望,自此更加用心讀書。此後數年。清南村人才輩出,都謂之曰“人傑地靈”,其實都是文化薰陶之故。
這中間要數黃豆比旁人更加用心十分,都快趕上大哥葫蘆了。
一來這娃兒要應付二皇子佈置的功課,他可是連字還沒認全哩,寫字也費勁。半年內把《千字文》和《論語》抄十遍可不是個輕省的活計,時間趕得很;二來他因為爹和姑父捱了板子,這事在他心裡留了陰影,因而發狠,一邊用功上進,一邊更小心謹慎行事。
大靖朝的笑面虎尚書就這麼誕生了,人都謂其奸猾天下無出其右。
再說張家,先前因為住得遠,因此少有文人租住過去。如今來的人太多了,好些人張楊都認識,再不就是周夫子的故交,自然禮為上賓,請到家中來住,加上隔日就要遷祖墳,張槐也就忙了起來,也顧不得屁股疼了。
張楊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只抽空了拜見爹孃,然後便周旋其間,又偷空與趙耘商議密事,夤夜方回,直到第三日張家遷墳祭祖,才脫身而出。
張家的祖墳遷在桃花谷前端山塘旁邊的竹林裡,也就是那烏龜溶洞的上方。
周夫子當日看到這地方心裡是很震驚的,且不說這山谷地勢本就奇特,背山含水,藏風聚氣,張家更是在山溪下游挖出了個大山塘,形成如蛟龍入海之勢,單說地底下竟然還盤踞如此多的烏龜,就足以證明此地不一般了。
他將張宅定在西山的山嘴上,祖墳則鎮在玄龜巢穴上方,並囑咐張槐莫要聲張此事,只說是老宅燒燬後,因桃花谷有山有水,才選中這裡的。
說是祖墳,也不過是上溯到張大栓的曾祖罷了,他們是前朝動亂時才逃荒到此地落腳的。
一大早,張大栓便帶著張槐、張楊,領著板栗、山芋、南瓜,領人將分散在山野各處的祖墳刨開,將屍骨收拾了,從新用棺木盛殮,再移至新祖墳地,直忙到晌午時分才完。
石碑都是先雕刻好的。為此,何氏還曾惋惜地說,要是等菊花生了再辦這事,不是能在碑上多刻一個孫子的名字麼。
槐子失笑道:“那要是明年菊花又懷了哩,這事不就辦不成了?往後在加上去就是了。”
菊花氣道:“我還沒生哩,就想著明年的事了,又不是豬。”
至此,張家這一支算是建立起來了,家中也單獨在正房東邊設了祠堂,給祖宗供奉香火。十年後,張家又單獨在西山建了座兩進的宅院,將宗祠移了過去,著專人看管。
這些事都是男人們在乾的,女人們只好幹看著。
忙完這些,不等書院聚會散場,張楊就告別爹孃哥嫂和周夫子,帶著曹氏和南瓜,急忙趕回三元去了。
菊花總覺得他好像有什麼事,想起曹氏那天半吐半露地對她說,黃姨娘沒了,因她怕老太太聽了難過,才沒跟她說。
菊花見她含糊其辭的樣子,似乎另有隱情,雖然心中納罕。但還是沒問。若是她願意說,自然會說的,既然不想明說,肯定有她的理由。
問槐子。槐子道如今朝中老臣盡去,後進紛爭傾軋,楊子和小石頭自然不會無動於衷。這些事,一時也難以說清,等以後有機會,再慢慢了解吧。
菊花點頭,她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向來都是凡事盡力而為。
過了兩天,醫學院也順利開張了。
自此後。清南村來往人眾,上至豪門貴族,下至寒門學子,真正改變了這地方人的生活,各種奇人異事不斷湧現。
其中不乏轟動一時的文人論學。更有鯉魚躍龍門的勵志話題,和絕妙詩文誕生的雅事,更有書生村姑的風流韻事,還有偷雞摸狗的姦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