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溫馨(第1/2 頁)
天色已經大黑,雨卻還是沒有停止的趨勢,小小的廚房,一燈如豆。
蘇辛在廚房裡忙碌。
鄉下的土灶,兩眼,一大一小,大的那個灶眼上放著一口生鐵大炒鍋,裡面正在犒油,是向南下午帶回來的那一大塊豬肉上切下來的白肉。小的那個,上面是一個砂鍋,裡面正咕嘟咕嘟煮著香噴噴的大米粥。
向南走了過來,“我幫你燒火。”
“不用不用,你趕緊回去看著崽崽。”蘇辛揮揮手,一副遊刃有餘的樣子,“我想了下,既然吃炒麵,那不煮湯了,晚上喝點粥好,煮個地瓜粥怎麼樣?”
“行,都聽你的。”向南無所謂,看著蘇辛一邊動作熟練地拿大勺子翻動著砂鍋裡的粥以免粘鍋,一邊蹲下身把大灶裡的柴火抽出一根,就剩一點小火慢慢燒著,豬油已經差不多犒好了,金黃色的油渣正在大鐵鍋裡翻滾著,聞一下,香!
蘇辛拿抓籬一撈,停留一會,等油滴得差不多了,再把油渣倒進旁邊早就準備好的一個大搪瓷缸裡,說起來,這玩意,她都快忘記多少年沒吃過了,但是自從穿來這裡之後,每次犒油後的油渣,不僅向南吃得津津有味,就連她,其實也蠻喜歡的。
哎,說起來,都是淚啊。
她從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精英白領穿到這個風起雲湧的七十年代,說實話,剛開始,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適應的。
習慣了出門開車,夏天空調,冬天暖氣,手機電腦電視電影種種便利生活方式後,到了一個沒有電燈沒有空調沒有暖氣啥啥都沒有的地方,這個落差,何止飛流直下三千尺。
唯一慶幸就是,愛人在身邊,有人相互扶持,人生充滿希望。
更慶幸的是,因為有一個當軍人的丈夫,也培養出她強大的動手能力,穿來沒多長時間,她就把自己狀態調整好,讓自己儘量適應現在的生活環境。
那句話怎麼說的,不是環境遷就你,是你遷就環境,不逼一下自己,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潛力有多大。
這話她深表贊同。
看她此刻做飯都不需要人幫忙燒火就知道了。
我左犒油,右煮粥,鍋鏟在手,天下我有。
牛,挺牛!
油渣最好是趁熱吃,不過向南這幾天有點上火,就不給他吃了,留著,放碗櫥裡,明天燒菜的時候可以搭配。
犒好油,那邊粥也差不多好了,ok,那就開始炒麵吧。
鹹面線是鳳城市這邊特有的一種特色麵食。
用優質小麥粉加適量鹽水加工而成,之所以叫面線,不叫麵條,是因為這種面形狀細長,柔韌有彈性,掛在那裡跟一根根線一樣,所以叫面線。
又因為製作過程中加了鹽水,面本身帶有鹹味,所以叫鹹面線,挺直白形象的對吧。
這面在當地也叫長壽麵,地位挺高的,誰家長輩過壽,都要想辦法弄一碗來,給過壽的老人家吃,寓意長壽,喜慶日子裡或者家有貴客,甚至是年節祭祀,都少不了這面出場。
雖然是穿書,但是可能作者設定的原因,除了國家名字不同領導人不同之外,其他的歷史程序甚至風俗食物等等,都和蘇辛他們原來的世界很像。
就好像這鹹面線。
前世蘇辛也是吃過的,也知道怎麼做,雖然大多數時間是一個人吃飯,但她有一顆熱愛烹飪的心,不敢自誇手藝多好,但至少還算拿得出手。
這鹹面線有好幾種做法,不過最主要的烹飪方法還是炒。
因為是手工製作,製作過程有一個步驟是放在戶外自然風乾的,所以在吃的時候,要先汆燙,就是用水洗。
這樣做一個是洗去面線晾曬過程中沾到的灰塵,以及使面線軟化,一個是可以去除面線本身的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