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不久,李白又應友人之邀,來到洞庭湖泛舟賞月飲酒。《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表明了他的豪氣沖天:&ldo;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rdo;他在嶽陽與李曄不期而遇。李曄是他的族叔,此前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現在正狼狽地前往貶謫之地。而李白,春天的時候還在流放的途中,後在巫山遇赦而返。一個流放歸來,一個將要流放,兩人相遇,各自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這隻有洞庭湖才能知曉了。兩人聯袂出遊,泛舟洞庭湖上,臨風釃酒,提筆賦詩,以遣鬱悒。話兒說得越來越少,酒卻喝得越來越多。酒喝多了,什麼樣的想法都可能出現。詩人滿肚子的鬱悶,看著這君山,怎麼都覺得礙眼,於是他說他要削平君山,使湘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前方。滿眼的碧波,也變成了美酒。連洞庭湖都有些醉意了,看那君山的紅葉,不就是一抹酡紅嗎?
二、李白(15)
上元二年(761年),己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這時,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去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第二年,詩人病重,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亦有傳聞,詩人是醉酒而亡。《舊唐書》說:&ldo;(李白)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rdo;。野史記載,詩人在當塗採石,因醉泛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這樣的結局我們自然不能相信,就如同《本事詩》說李白自幼嗜酒一樣:&ldo;初,白自幼好酒,於兗州習業,平居多飲。又於任城縣構酒樓,日與同志荒宴其上,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重而加敬焉。&rdo;不然,一代文豪,生於斯,死於斯,何其痛哉!
三、 杜甫(1)
1童年
杜甫喜歡自稱&ldo;杜陵布衣&rdo;或&ldo;杜陵野老&rdo;。&ldo;布衣&rdo;也好,&ldo;野老&rdo;也罷,都是文人來把仕途上的失意惆悵轉化為自我安慰乃是自我炫耀的一種遮人耳目的手段。至於&ldo;杜陵&rdo;,則代表著杜甫的家族榮耀,也就是時人所稱的郡望,雖然杜甫自己出生在河南鞏縣的南瑤灣村。開元二十九年(741)寒食節的那天,三十歲的杜甫寫過一篇《祭遠祖當陽君文》。這位當陽君,就是杜甫的十三葉祖,曾任西晉駙馬都尉鎮南大將軍當陽成侯的杜預。在整個家族中,杜甫念念不忘,經常在詩文中拿出來讓世人景仰同時用來激勵自己的,就是這位先祖。杜預不僅為國家的統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所謂&ldo;繕甲江陵,祲清東吳&rdo;,還為民族的文化進步做出了巨大努力,即&ldo;《春秋》主解,槁隸躬親&rdo;,後人稱之有&ldo;《左傳》癖&rdo;。總之,這位先祖的文治武功都是那樣的耀眼奪目,如一顆閃亮的星星指引與注視著他的後裔,所以杜甫在祭文中誠惶誠恐地表示他&ldo;不敢忘本,不敢違仁&rdo;。更重要的是,在杜甫看來,杜預還給這個家族奠定了優秀的傳統與良好的基礎,即&ldo;傳之以仁義禮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rdo;,&ldo;奉儒守官&rdo;。具體的好處則是&ldo;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rdo;,即可以不交納租稅,可以不去前線當兵作戰。當然,在那個特別的時期,還是有人為此感到惋惜,杜夫子這樣憂國憂民,可惜還是隸屬&ldo;地主階級&rdo;。
除杜預外,杜家中令詩人倍感自豪地還有詩人的祖父杜審言。杜審言是則天皇帝時期的詩人,名氣很大,脾氣更大,曾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合稱&ldo;文章四友&rdo;‐‐這&ldo;四友&rdo;比起初唐&ldo;四傑&rdo;,文章水平雖然差一大截,但官位卻高好幾個級別,他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