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1/2 頁)
陸遊號稱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實他出生在淮上的一條小船上。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他的父親正奉上諭卸任進京,一家人由楚州至汴京,坐船經過淮上。出生的那天,風雨大作,小舟在湍急的河流中晃蕩,這對陸遊真不是一個好兆頭。他的一生,大致說來,就像他出生時的情形一樣,始終生活在風雨飄搖之中。陸遊無比哀怨地說道:&ldo;我生學步逢喪亂。&rdo;這也是大實話,第二年他剛剛學走路時,一場&ldo;暴風雨&rdo;就來得更為猛烈,這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政府官員、士大夫們瑟瑟發抖,紛紛南竄。陸遊的一家東奔西藏,在飢餓與惶恐中逃到壽春,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故鄉山陰。
陸遊的記憶,就是從咬牙切齒的唾罵聲中開始的。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時,偉大的愛國詩人這樣說到:&ldo;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rdo;(《跋傅給事帖》)這是國讎,也是家恨,始終銘刻在他的心中。他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樹立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抗戰殺敵,&ldo;兒時祝身願事立,談笑可使中原清&rdo;。他的記憶,也是在期翼北伐中原、收復河山中結束的。所以,終其一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有人振臂高呼&ldo;打倒金人&rdo;,陸遊就會跳出來響應。
紹興十年(1140),陸遊十六歲了,以蔭補登仕郎的資格去臨安參加吏部的考試。這種考試當時叫&ldo;春銓&rdo;,每年三月上旬舉行,是為那些&ldo;高幹子弟&rdo;專門設立,考試及格後就可放官,內容自然相當簡單。出人意料的是,未來的大文豪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樣的考試陸遊居然沒有考中。三年後,適逢科舉之年,他換到禮部參加進士科試,又一次名落孫山。這讓他很沮喪,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能力了,說什麼&ldo;二十遊名場 ,最號才智下&rdo;,他自己也覺得這是很丟人的事。
相比於唐朝,宋代進士&ldo;擴招&rdo;,錄取名額大量增加,稍有點名氣的幾乎都是進士出身。陸遊為什麼會考試失意、連續敗北呢?陸遊的追隨者說,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歲月,可憐的陸遊四處流浪,沒有機會受到系統教育,導致基本功不紮實。他們似乎忘記了當時的讀書人處境都不會太好,大家都像沒頭的蒼蠅四處亂竄,中原的人向江南逃,城鎮的人向鄉下逃,鄉下的人往山裡逃,山裡的人往海上逃,逃來逃去,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應該逃向何處,讀書就是一件奢侈的事了。
二十二、陸遊(3)
陸遊連續失利,可能是他過於自信,有些掉以輕心,天才總是這樣。另外的原因可能是陸遊有些&ldo;偏科&rdo;,他的老師曾幾與那些經常往來於他家中的客人,都是名噪一時的大詩人,他們經常稱讚陸遊詩歌寫得好。一個心智還未成熟的青年人,受到名人的肯定,一方面會有些沾沾自喜,另一方面則會心無旁騖,對詩歌創作以外的事情都漠不關心,經義策論的寫作就可能受到了他的忽視。
紹興二十五年(1153),二十九歲的陸遊又一次參加了兩浙轉運司鎖廳試。所謂的&ldo;鎖廳試&rdo;,依然是為有關人員專門舉行的特別考試,僅限於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應進士科的人參加,名額很寬鬆,透過此關,第二年直接參加殿試。此時的陸遊已非吳下阿蒙,他已經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才名遠揚,大有頭名&ldo;舍他其誰&rdo;的聲勢。可秦檜的孫子秦塤偏僻也要來湊熱鬧,雖然他已經官居敷文閣待制了,但還是心虛,覺得官做得不明不白,想用進士乃至狀元來漂泊一下,好比有些&ldo;大佬&rdo;想當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