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5 頁)
但它的基礎是什麼呢?
有的人說:數學思維的過程是一個抽象過程,這抽象的結果,必然是偏離客觀真實,造出一堆客觀世界沒有的模型來,當人們反過來去用這些失真的模型去處理客觀事物時,就出現一系列的悖論:沒有長度的“點”卻可以組成具有長度的“線”;沒有寬度的“線”卻可以組成具有寬度的“面”;沒有厚度的“面”卻可以組成具有厚度的“立體實物”。
關於德謨克利特錐的悖論:畫一個光滑的圓錐體,現在設想把這個錐體水平切成兩部分。考慮到切割後露出的兩個面a和b,這兩面的面積是相等還是不相等呢?
如果相等,那麼錐體根本不是錐體而是一個圓柱,因為物體可以看成一個個的面堆壘而成;如果相鄰面的面積相等,那麼它的邊不可能是斜的。
但從另一方面,如果面積不相等,那麼它們的大小就不一樣,並且這個錐體的斜面根本不可能是光滑的,而是階梯狀的。
因為和前面一樣,錐體也可以看作面的堆壘體,而且它的相鄰面的面積之差不為零。所以錐體必定是階梯狀,而且是由離散的單元組成的。
錐的悖論和芝諾悖論是同一型別的,它們都表明無限可分的假定會導致無法接受的結論。
如果說數學模型都是所謂“理想模型”,根本不存在於自然界之中,那麼作為自然界產生的人類,為什麼又會產生非自然界的思維方式呢?而且這鐘思維方式又能幫忙我們上天入地,確實有用呢?
數學模型和自然界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四、量子本元
1.連續非連
什麼是連續?
一條直線是無數的點連續組成,我們認為這些點是連續構成的,但在單元宇宙中,我們能看到絕對的連續嗎?
長江的水連綿不斷,但這水既然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它的數目就一定是有限的。看起來連續的水,實際仍然是水分子一個個連線的,水分子之間不是沒有縫隙,仍然是有空間的。所以,長江的水是有限的水分子連線而成的,它只是看起來連續,因為我們的視覺看不到這縫隙,模糊認同為連續的。
同理:海水也是看起來連續,是由有限的水分子組成的,已知物質都是粒子構成的,即一個個的粒子組成了各種物體,那麼既然是一個個的,又怎麼說是連續的呢?
一束光看起來也是連續的,實際仍然是一個個光子組成的,正是光量子的理論才使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而不是著名的相對論理論。
因此,我們所處的單元宇宙,量子化是萬物的基本特徵,既然是量子化,那麼所有事物的本質是非連續的,即是一個個的連線。當我們忽視這個連線的縫隙時候,我們可以模糊認同量子之間沒有縫隙,產生連續的概念。
()免費TXT小說下載
結論:單元宇宙非連續是絕對的,連續是相對的,連續是基於模糊觀察基礎上的產物。連續和非連續的本質不清是人類對單元宇宙數學認識的第一個障礙。
2.無限非無
什麼是無限?
一條直線是無數的點連續組成,我們認為這些點是無限個,但在單元宇宙中,我們能看到絕對的無限嗎?
一個木棍可以分成兩段,兩段可以分成四段,這樣從數學角度來說是可以無限可分的,可實際上單元宇宙任何物體都是不可以無限平分的。
比如水分子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那麼你怎麼分呢?總不能分出半個氧原子嗎?即使你能將氧原子按質子數分開,那麼分到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時怎麼分呢?還是沒有辦法。
因此單元宇宙物體的本身就不存在無限細分這回事。
那麼存在無限的物體嗎?
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