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第1/2 頁)
這時,奇哥也站了起來,說:&ldo;好了,該我講一個了。&rdo;
從前有一位建築師,遠近的人都聽說過他的大名。於是有一天,有一個人問他說:&ldo;先生您究竟有些什麼特長呢?&rdo;建築師頗為自豪地回答這個人道:&ldo;我呀,最擅長于衡量木材,按照要建造的房屋的情況,根據木材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木料。我對整幢要建的房子的細節都瞭然於心,懂得什麼地方應該分派什麼人去做。只有在我的指揮下,工匠們才能有條有理地勞動,如果沒有我,房子就建不成了。所以,官府請我去,付給我的工錢是普通工匠的三倍;在私人那裡,工錢的一大半也歸我。&rdo;
有一天,這個人到建築師家裡去拜訪他,他家裡的床正好壞了一條腿,他就叫過僕人說:&ldo;一會兒去請個工匠來修理一下吧。&rdo;這個人吃驚地問他說:&ldo;您天天都和木料打交道,難道您連區區一個床腿都不會修嗎?&rdo;建築師回答:&ldo;這是工匠做的事,我怎麼會呢。&rdo;這個人當著建築師的面不好再說什麼了,心裡卻暗暗想道:原來這個建築師什麼本領都沒有,只會到處吹牛、騙人錢財呀!
後來,京兆尹要修官衙,請的就是這位建築師,這個人就趕去看熱鬧。
到了工地上,他看到地上放著成堆的木料,工匠們把建築師圍在中問。建築師根據房子的需要,在木料上敲打了幾下,就知道了木材的承受能力。他揮舞著手杖指著右邊說道:&ldo;砍!&rdo;那些拿斧頭的工匠就都跑到右邊的木料旁砍起來;他又用手杖指著左邊命令:&ldo;鋸!&rdo;那些拿鋸子的工匠都到左邊鋸開了。在他的指揮下,不一會兒大家全都各司其職,按照建築師的吩咐忙活起來,沒有一個人敢自作主張、不聽命令。對於那些不稱職的人,建築師就將其撤下以保證工程的進度,大家也都沒有一句埋怨的話。就這樣,整個工程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建築師將要建造的房子的圖紙掛在牆上,才一尺見方大小的圖,詳盡地標出了房子的規格和要求,小到連一分一毫的地方都算出來了,用它來修建高大的房子,竟然一點出入都沒有。
這個人這才明白了建築師的能耐。
夫子想了想,說:&ldo;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想真正理解另一個人,就應該站在另一個人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而如果站在自身的位置去考慮別人所做的事情,難免會產生扭曲的理解,就好比故事中這個人對建築師這個職業的錯誤認識。所以說,真正的理解有時需要我們進行換位思考。&rdo;
阿蘇也很認真地說:&ldo;自然界中有一些大的確定的原則,而對於每一個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原則,這些原則並沒有好壞的區別。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待他人的問題時,要學會站在他的位置上,去考慮他人的原則,才能夠得到真正的理解。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於他人的問題,卻按照自身的原則來理解,就好比一個建築師,本身也精通木匠活,如果其他建築師只會畫圖紙,他就會瞧不起人家,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任何一種求全責備的想法都難免會有差錯,所以,對於他人的理解,我們也要養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rdo;
我&ldo;哈哈&rdo;笑了起來,說道:&ldo;這個問題大家分析得都不錯,我要總結還真有些困難。&rdo;
阿蘇笑著說:&ldo;怎麼,隊長怕了嗎?&rdo;
我說:&ldo;當然不會了,我這就說。&rdo;
我頓了一下,接著說:&ldo;理解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必需的行為,也是有效促進感情的一種行為。純粹精神上的理解是很難得的,因為這需要雙方在思想上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