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我只要幾個字(第1/2 頁)
李承乾沒有回答長孫無忌的問題,他語氣淡然,不急不慢道:“貞觀十七年,廢太子反,實乃冤事,乃臣心懷不軌,戕害之。”
長孫無忌愣住。
李承乾看來,掛著一絲笑容。
“你...”一時間,長孫無忌都是無語了,他大風大浪一輩子,還從未聽過這等荒謬之請。
“高明,你是瘋了不成,呵呵...你謀反,天下皆知。”
“天下人是知我謀反,可也知我並未付有行動。”
李承乾謀反,也是迷霧重重。
當年,他的五弟齊王李佑謀反被抓後,李世民令長孫無忌查清具由,這一查,就查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他的身邊,有個親信衛士,叫做紇幹承基,此人與李佑身邊一人交集密切。
在清查李佑黨羽時,就牽扯出了紇幹承基來,他被拿去,一番刑訊,然後經不住了,為了保命就狀告李承乾要謀反。
所依託的,只是李承乾在知曉李佑謀反之後,與他說過的一句話。
我宮西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與卿為大事,豈比齊王乎!
這話的意思,是說東宮距離內廷不過二十步,穿過右春坊就是太極殿,我要是和你一起造反,不比齊王方便。
只憑借這簡簡單單一句話,長孫無忌便言李承乾要反,然後捅到了李世民那裡去。
皇帝自是不信的,將李承乾召來詢問,然後他沉默不言,故而,便被押下去看管了起來。
然後,著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一起查是不是真的。
之後,侯君集、杜荷、李元昌等,都被牽扯了起來。
不過,他們一口否定,堅決不承認有造反的想法。
這肯定不是真的,李承乾當時岌岌可危,他們身為親信之人,不可能毫無想法...
不過,君子論跡不論心,有想法不一定就代表有行動,李承乾也不一定真的有謀反的打算,只是被逼急了想一想罷了。
不然,杜荷的主意那麼好,他為什麼不採用,不然,正如他自己所說,東宮距離內廷二十步之遙,為何不見行動...
在所有人都不承認有謀反之時,長孫無忌從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的身上開啟了缺口。
這??賀蘭楚石,當時擔任著東宮千牛一職,也算是李承乾的身邊人。
他親自指認老丈人,也就是侯君集,說他和李承乾數次商量怎麼謀反,然後還說,在家中有著來往書信可為證據。
這所謂的書信,是坐實李承乾謀反的鐵證之一,同時,也是讓他謀反一事披上迷霧的關鍵所在。
侯君集在長安,李承乾也在長安,二人並不是天南海北,李承乾當時還有問政的權利,他可以隨意召見任何人入去東宮,史書上也有明確記載,太子日召君集入府。
既然侯君集每天都去東宮,二人何須還以書信的形式,來商量謀反?
再者,就算是閒得無聊,喜歡搞見面不如聞字,那侯君集在看完書信之後,不趕緊銷燬,反而還珍藏起來做什麼?
要以此為把柄,要挾李承乾?還是覺得家裡人太多了,留個證據,等哪天被人翻出來了,好抄家滅族。
這事,怎麼看都有些詭異,李世民或許也是覺得恐有隱情,說不準是一場陰謀,因為大臣誣陷太子謀反的先例實在太多了。
於是,皇帝召開朝會,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詢問李承乾,或許是想讓他解釋清楚,但沒想到,李承乾一句辯解的話都沒說,他只是跪下,幽幽言道:臣確欲反,請陛下處之。
事情,越發荒誕了,他明明只要不承認就好,或者,全推到侯君集的身上...哪怕就是一直沉默不言,他也能安然度過這一劫。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