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陽謀(第2/3 頁)
在沒有糧食時,也會做燒殺搶掠,成罪為罪犯,既如此,還不如先將他們聚集起來,在朝廷的管束下耕田種糧。”
眾人都忍不住點頭。
劉協說道:
“好!朕決定讓荀先生和董承將軍負責屯田一事!皇嵩將軍要協助從軍在選出五萬人交給董承。王司徒要與大司農要給屯田軍先好土地,準備好農具、糧食種子。”
屯田軍雖然不如其它軍隊精銳,但加上新招收的流民後,數量會龐大!交給董承這樣老實一些的人,劉協比較放心,而且,董承有個女兒,在原歷史後來成為董貴妃,這個事情,劉協不想改變。劉協打算等董承把屯田的事辦得差不多的時候,就讓董承的女兒進宮。
說完屯田之事後,劉協又問道:
“曹操上表請求加敕封兗州牧一事,應如何回覆曹操?”
賈詡說道:
“曹操願意尊奉朝廷,這是好事。臣以為,不只是曹操,袁紹、袁術等人,朝廷也應該將他們控制的土地封給他們。”
劉協說道:
“朕以為,天下之亂,不只是因為黃巾之禍和董賊之亂,還始於置州牧之職。州牧掌一州之政事、軍隊、監察,州牧掌握如此大權,如果不是真正的忠義之人,是很難不生出野心的。”
賈詡說道:
“陛下言之有理,只是現在天下已經是這樣了。”
劉協說道:
“既然已經是這樣,就要開始改變。朕不只是要加封曹操為州牧,還要加封他為州刺史、州尉。”
王允問道:
“陛下,刺史跟州牧差別不大,有州牧就不需要刺史了,何故多此一舉?”
劉協說道:
“朕讀史書,刺史一職,初為監察之職,後來才掌一州之軍政大權。朕將曹操封為州牧,又加封州刺史一職,就是要州牧的監察之權分割到刺史之職。縣有縣尉掌軍事,郡有郡尉掌軍事,州也應有州尉掌軍事,州牧不應獨掌,朕再分州牧的軍權於州尉。只是現在曹操手握兗州軍政大權,兗州所有官吏都曹操任命的,朕只能先將兗州州牧、州刺史、州尉三職都封給曹操。等天下安定之後,此三職要分為三人擔任。”
劉協身為穿越者,當然知道,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歷史已驗證過,只有分割地方之權,才能夠有效遏制軍閥割據。
與之配套的,還有犬牙交錯的行政區劃,比如,像益州,包括整個西川、漢中之地,自成一體,這肯定是不行的。等平定益州,劉協打算效仿後世,將益州的漢中郡(現陝西的南部)、巴東郡(現重慶)分割出去,這樣才能讓四面險固、自成一體的益州失去北邊和東邊的防守門戶,才能徹底防止野心家割據西川。後世的這些防止地方割據的方法,都是上千年的慘痛教訓總結出來的。劉協身為穿越者,自然不想再走彎路了。
賈詡聽劉協說要將州牧之權分為州牧、州刺史、州尉,說道:
“陛下,既然已經分為三職,為何還要都封給曹操,何不將這三職分開封給曹操和曹操之子?將曹操封為兗州牧,將曹操長子曹昂封為州刺史,將曹操次子曹丕封為州尉。”
(賈詡字文和)
劉協聽了,讚道:
“文和之計甚妙!如此,都封給曹操一家人,既可安撫曹操,也可助長曹操之子的爭位奪嫡之心,可將曹操麾下的謀臣將士分為不同派別,分割曹操的實力。對袁紹等人,也可依此計行之!”
這是光明正大的陽謀,就算曹操、袁紹等人知道這是計謀,也無法躲避。
———————
PS:1,下午有事,少更了一章。明天多更一章補上。2,小建議:州郡地名很重要,不清楚具體位置的話,看起來會有點費解。如果有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