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當政者並未採納朱氏的建議,但是,這並不是說朱氏的建議就此湮沒無聞。三十年後,政府與廣大愛國群眾對這個劇本稍事修改,演了一出大戲,劇情轟轟烈烈,極為可觀,只是結局不太理想。朱採似因此傷心過度,大戲落幕不一年,他便悄然辭世。
先上車,不買票
清代各部最高長官是尚書,其次是左右侍郎,此輩即所謂堂官;其下便是郎中、主事,此輩即所謂部吏;再下,就是負責文案、收發、擬稿、謄繕的基層工作人員‐‐他們並不是各部&ldo;在編&rdo;人員,而類似今日之&ldo;臨時工&rdo;,待遇不高,福利全無,卻承包了單位上最累最苦的活‐‐即所謂胥吏。清代歷朝會典、律例及各部則例所載法規,疊起來差不多有幾個人高,能初步熟悉一遍就很不容易了,胥吏們卻爛熟於心,能做到遇事援引,毫釐不爽。那些已將半輩子光陰消耗在八股無用之學的的幹部(舊稱老爺)們,又有幾個做得到?因此,對經胥吏整理出來的處理意見,堂官、部吏總是畫諾同意。但是,胥吏工作繁冗,作用重大,所獲報酬卻微不足道,無疑極不公平。部費,便是用來消弭此種不平的經濟上的解決方案。因此,某胥吏嘗作大言,說:衙門若像一輛車,來衙門辦事的就都是客,我輩則是車夫,堂官不過是拉車的騾子,&ldo;鞭之左右而已&rdo;。
當然,想坐車卻不願花車錢的賴皮不是沒有。例如,乾隆愛將福康安,在西藏平亂,軍功顯赫,回京後至戶部報銷軍費,他依仗軍功,且自忖深得帝心,乃悍然不提部費。胥吏們卻不吃這套,推舉一個代表到他家&ldo;講數&rdo;。福康安大怒:小胥竟敢公然索賄?代表不卑不亢,說:豈敢豈敢。但您這次報銷軍費多至數千萬,帳務繁冗,勢必多招一些會計,日夜趕辦,爭取在數月之內清帳,乘著皇上心情好,批上&ldo;同意報銷&rdo;四字,才叫皆大歡喜。若捨不得花錢增僱人手,僅就現有之人陸續辦理,則幾年下來都搞不定。屆時,皇上一見:今日所奏乃西軍報銷,明日所奏又西軍報銷;必然生厭,萬一說出兩句重話,被那些承風希旨的言官們聽到,借題發揮,說不定就辦出一件貪汙公款的巨案。因此,讓您及時繳部費,實在是一片好心啊。福康安一聽,還真有道理,立即批了二百萬的部費。這個例子說明,部費面前,人人平等。
湘軍大功告成,曾國藩卻犯了愁。他可沒有福康安的大手筆,能拿出數百萬的部費將手頭的巨額發票‐‐共計約三千萬兩‐‐給報掉;可部費又賴不掉,怎麼辦?正在為難的時候,慈禧開口了,說,湘軍所有軍費不必上交明細帳目,只須&ldo;開具簡明清單,奏明存案&rdo;即可。照那胥吏的邏輯,可以說,慈禧越俎代庖做了車夫,讓曾國藩先上車,不買票。
此物比道德文章更貴重
清代京官,職位較地方官為清貴,收入卻遠遜之。單靠一份工資,不要說中產階級,大部分京官們的餬口養家都成問題。外官則不然,除了薪俸以及政府發給的養廉銀(京官無此收入)以外,各種灰色收入組成的&ldo;陋規&rdo;更是大筆進項;&ldo;陋規&rdo;並非貪汙受賄的&ldo;黑錢&rdo;,而是地方官利用行政、財政系統中的諸多&ldo;特性&rdo;,向紳民設立的收費專案,人稱&ldo;無形之加賦,有形之勒索&rdo;。京、外之間收入懸殊,但是,京官亦可利用行政系統的&ldo;特性&rdo;去影響外官的銓評升降,其喜怒直接關乎外官的烏紗,其間利害,孰敢小覷?於是,京、外之間便形成一種經濟上的調劑。馮桂芬說:&ldo;大小京官,莫不仰給於外官之別敬、炭敬、冰敬&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