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是新聞。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記者往往善於報道特定日子發生的事件,卻疏於報道每日常態性發生的事情,比如婦女每日遭受的殘暴對待。疏忽這個主題的並不是只有記者。美國的對外援助中,特別針對婦女的不到1%。充滿熱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制訂出了一套性別不平等的評估方法,深切地提醒我們性別不平等所包含的風險。“超過1億名婦女失蹤。”森在1990年刊載於《紐約書評》的一篇經典之作中如此寫道。這篇文章開創了一片嶄新的研究領域。森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因此,通常情況下,世界許多地方女性人數應該多於男性。就連在貧窮地區,比如拉丁美洲以及非洲的許多地方,女性也比男性多。然而在極為重男輕女的地區,婦女卻從人間蒸發了。就中國的總人口數來看,每100名女性有107名男性與其相對(新生兒的男女比例差距更大);印度是108名男性,巴基斯坦則是111名。這的確跟生物學無關。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女性受教育的機會與平等程度居印度之冠,同時女性也多於男性,跟美國相同。
娜依瑪·阿扎,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人,她的雙眼被前夫用硫酸灼傷至盲,現在只得由12歲的兒子為她導盲。
(拍攝:尼可拉斯)
森教授發現,上述人口性別比例說明今日全球共有1。07億女性行蹤不明。後續研究計算的“失蹤女性”人數稍有不同,介於6000萬到1。01億之間。每一年,全球至少又有200萬名女性因為性別歧視而消失。
在衣索比亞南部食物緊急救助站的一個13歲女孩。她的母親扎赫拉(右)說,家裡的男性都營養良好。站裡的幾十個孩子裡,幾乎全是女孩,這也反映出在食物緊缺時父母總會優先照顧男孩的現實。由這種性別歧視導致的區別對待,使得全球每年大約有200萬名女孩喪生。
(拍攝:尼可拉斯)
西方國家也有其性別歧視問題,但在富裕國家,性別歧視老是跟薪資不平等、體育隊伍資金不足或是上司不令人喜歡的碰觸有關。而在世界許多地方,性別歧視卻是致命的。比如在印度,母親帶著女兒去接種疫苗的比例少於兒子——光是這一點,就要為印度1/5的失蹤女性負責。研究發現,一般而言,女孩的病情唯有比躺在醫院的男孩還嚴重時,才會被送入醫院。
整體而言,印度1~5歲的女孩跟同年紀的男孩相比,其死亡的可能性多了50%。最保守的估計是,每四分鐘就有一名印度小女孩死於性別歧視。
身材魁梧、留著一臉絡腮鬍的阿富汗人希丹夏曾經這麼跟我們說:他的妻兒都生了病,他要妻兒都存活下來,但是孰輕孰重相當清楚,兒子是必不可少的珍寶,而妻子則是可以被取代的,所以他只給兒子買藥。“她總是大小病不斷,”他冷冷地評論自己的妻子,“幫她買藥不值得。”
現代化及科技的發達,有可能加重這樣的歧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超聲波儀器在醫院普及,孕婦能夠輕易知道胎兒的性別——如果發現是女孩,則會墮胎。在中國福建省,曾有一個農民在談到超聲波時相當激動,咆哮著說:“這樣我們就再也不用生女兒了!”
現在,在中國和印度,為了防止性別選擇性墮胎,醫生及超聲波技術人員被禁止告知孕婦胎兒的性別,然而這個解決辦法並不完善。研究顯示,當父母被禁止選擇性地把女胎墮掉時,就有更多的女孩在嬰兒期夭折。母親不會刻意殺死不得不產下的女嬰,但是在照顧方面卻馬虎草率。布朗大學的發展經濟學家錢楠筠(Nancy Qian)量化了這個折中之道,結果令人心痛:平均而言,允許選擇性墮掉100名女胎,就能避免15名女嬰夭折。
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