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5 頁)
不想之後,那小兵快馬返回,就不見董卓的蹤影。
皇甫嵩不解道:“董將軍呢,為什麼不見他?”
那小兵難為道:“大帥,那董將軍他……他……”
皇甫嵩不耐道:“到底怎麼了?”
“董將軍說既然大帥有要事不能出迎,他也就不討擾了,與其本部人馬紮營野外就好。”
“董卓竟敢如此!”曹操素來敬愛皇甫嵩,聞言心中頓時大怒,忍不住抱怨起來。
皇甫嵩聞言已明白是那董卓因為見是小兵傳令,皇甫嵩與眾將官不曾相迎,以為落了面子,故而不願進城來。
皇甫嵩倒不曾有所表示,手下有人說董卓是邊界之人,不識禮數;也有人勸皇甫嵩要注意汝南之事,一切以大局為重。
皇甫嵩笑道:“如此,就讓我等出城迎接董將軍。”再令傳令兵通報董卓,告知眾人已在與西門恭候云云。如此,董卓方才帶著自己的幾名親信和三千鐵騎進了這許昌城,在城外留下一萬人馬。皇甫嵩與董卓相見卻是親密無間,好似根本沒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
隨後,皇甫嵩又重新安排了一場宴席給董卓部接風。席中,皇甫嵩向董卓道:“今許昌得董將軍援助,無憂矣。在此皇甫嵩先敬將軍一杯,以示感謝。”
此時的董卓不像後來的滿身橫肉,雖然體形依舊高大,卻頗是精壯,氣勢粗獷,不愧在隴西有“健俠”的美稱。
董卓大笑道:“皇甫將軍太客氣了,我們都是為了天子做事的,無所謂謝不謝的。”
哈哈……眾人紛紛敬酒,氣氛融洽,似乎開始的誤會已經如酒般消失在各人肚中。
數日後,打點完一切的皇甫嵩領了八千人馬往汝南去了。
便由他佈置行動。
而許昌防務,則是由董卓以及各部援軍,例如屯騎校尉袁紹、步兵校尉劉岱共計三萬七千人同守許昌。
第一百五章:進逼宛城破曼成(一)
荊州新任刺史劉表,出兵兩萬,戰船三百餘隻,兵出襄陽,與新野之軍同進;上庸太守徐璆兵一萬五千以為響應;大將軍何進令副將出函谷關,襲擾武關。
董卓召集許昌眾將領,將這資訊傳遞與他們。
呂布與曹操對視一眼,暗道:大事不妙。
果不其然,董卓也是心動,欲要出兵。
曹操深受皇甫嵩之重託,顧不得韜光養晦,直言道:“將軍,城中雖得眾位將軍所助,兵力有所增長,但新敗之軍士氣不振,宛城等地處處險要,若無萬分把握,不可輕易用兵,還是等皇甫將軍平定汝南黃巾後,集兩地之力,再做打算。
董卓聞聽皇甫嵩之名,心中有些不快,連帶著對曹操也有幾分惱怒。
袁紹道是與曹操持相反意見,笑道:“此時各地人馬紛紛用兵,那張曼成雖號稱有二十萬人馬,但其中精銳,以我看來,最多也就七八萬,如何能夠西面迎敵,顧此時宛城必定空虛,此時不用兵,豈不是白白坐視大好機會流走。”
曹操又道:“軍隊繁雜,將令不統,如何能戰,不若訓練一段時間再出兵也是不遲。”
董卓不悅,見呂布一直不發言,想起他的好戰,自然應該站在自己這邊,於是問道:“奉先,你如何看?”
如今呂布手中只有三百人馬,說起來堂中實力最弱的只怕就是自己了,聽到董卓之言,心中考慮一番,也只能道:“須得朝廷授意,方能動兵。”
呂布此言意在拖延,比起正面反對董卓卻是明智很多。
不料董卓卻大笑道:“將在外,當自尋戰機,豈能拘束與此等繁文禮節,就這麼決定了,三日後調集兩萬五千人發兵先取宜陽,再破宛城。”
曹操還待再說,董卓已經不耐煩,打斷其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