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5 頁)
是叛軍的人數越來越多,牆頭上他們的繩索雲梯也是源源不斷。對於繩索倒好辦,只需三兩刀下去就可解決,只是那雲梯不易砍斷,加上自身以及上面叛軍將士的重量也是極重,如此便成了最大的威脅。
“將士,小人家中的母親便交給你了。”
公孫瓚聞聲望去,卻見一個漢軍將士猛力與另個幾人推那雲梯,之後便抱著那梯子藉助牆頭一登之力,就這麼散於高空。
其他將士見狀,紛紛效仿,一時間慘叫聲不斷。
剛毅如公孫瓚也是不由熱淚盈眶,不言其他就是繼續殺敵。
為那十數人的犧牲所奪,眾將士皆渾不知死,牆頭無一叛軍能夠上來。
兩個時辰後,叛軍無力再戰,只得退了。
而漢軍在付出四千多人的代價後,管子城再次頂住了叛軍的攻擊,守住了。
公孫瓚的雙手在不斷的顫抖,這本不應該在他的身上出現,也許是用力過度的現象。但望著那些或是相擁,或是倚牆的將士,公孫瓚第一次對自己的輕進之舉生出悔意,只是上天還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重新來過嗎?
望著浩瀚的星空,公孫瓚不由流下兩行英雄淚。
第一五零章:平叛剿匪“飛將”名(二十一)
呂布等人現在還算快活。
在盧龍城中得到了足夠的補給後,還搶了他們萬匹良駒,其他多餘的就全部放回草原。若不是這些從不做禍害百姓的行為,只怕用一個賊匪來形容他們也是不為過的。
繞道而行,沿路見城能攻則攻,不能攻則走,但凡是攻下的城池,除了自己補給以外,其餘物品就是燒燬。
公孫越曾經問過呂布為何不將這些東西給百姓,以此收取人心?
呂布解釋道:“難道讓他們被叛軍第二次劫掠嗎?”
想來也是。叛軍所需多為從各地百姓家中強搶而來,然後集中在一起作為軍備,只給他們留下極少的東西,也因此有不少人只能選擇參加叛軍,因為這樣還能有口飯吃,但是也有不少人餓死街頭。
現在呂布等人毀了叛軍的糧草集合地,那麼他們勢必還要再一次的收集糧草。糧草從哪裡來?便只有再次向百姓伸出刀槍,搶奪而來。
故而呂布寧願燒掉,讓百姓暫時受些苦楚,也不願他們因為這些糧食而被叛軍燒殺丟了性命。
張頜,閻柔等人明白呂布的良苦用心年,皆是讚歎:此子對敵兇狠,卻不想對百姓倒是愛護有加,當真不凡。
沿途中,張頜等人說起呂布過往,聽聞儒家大學盧植還是呂布的師傅,大家心裡倒也聯想清楚,怪不得呂布頗有仁愛之心。
其實啊這一切對於呂布來說大部分還是處於私心。
既然前面自己已經認定要在幽州發展,那麼人口就是自己能否迅速發展的第一要素,這也是徐無山的俘虜不殺只是看守的原因。
人口,在漢末實在太過重要了,只是一些所謂的明主不曾發現罷了。
此時呂布等人已經不用擔心補給的問題。漢軍將士一人可是用著三匹坐騎,一匹用來換騎,另一匹用來揹負乾糧,倒是輕鬆的很。
連連劫掠了數個小城,呂布等人已經成功的引起叛軍的恐慌,也開始吸引叛軍的圍堵追擊。
因為目的還是援救管子城的公孫瓚,呂布不得不做出一個疑兵選擇。
五十名死士一列戰齊,眼中充滿崇拜的目光,看著他們的主將。
呂布敬酒,張頜滿杯,為這五十人一一喝過,方才大聲道:“我呂布代這兩千多兄弟謝過了。”
“為大漢,甘願一死。”五十死士滿飲一杯,將杯碗紛紛雜碎。
為了起到疑兵作用,呂布從軍中選出五十名請戰將士,帶了六千多匹空騎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