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話龍興燕邸建首善 立東宮文武生齟齬(7)(第2/3 頁)
,以自己的 委曲求全叫父皇無話可說。
早在加冕皇太子之前,高熾的以退為攻的策略就敲定了。這個策略的最大收益是在他 歷盡艱辛、飽嘗心酸之後坐穩了皇太子的寶座並當了皇帝;與此同時,他的身心也承受了 二十年逆來順受的屈辱,以致在做了皇帝的一年中因大喜大悲的陡然變化和大敞大開的色 戒而突然病逝,享年四十八歲。
樂聲再起,容不得高熾多想,鴻臚寺的引禮官任添年已導引他由東門進入奉天殿,來 到高居頭頂的父皇的御座前跪下,搢圭、受冊、受寶,之後,仍由殿東門退出,在樂聲中 出奉天門,排開儀仗,伴著鼓樂,捧著冊、寶,在眾人的簇擁下趨至皇太子的辦公起居地 文華殿。大致是因為這些日的瘦身以及緊張和故意展示給父皇的緣故,他的腳下步履輕盈, 完全沒有了平日的臃腫和笨拙。
禮部官員奉詔書在午門宣讀後頒行天下。 “東宮官署朕已作出安排,”永樂手一揚,一副成竹在胸的淡然,“著淇國公丘福為太子太師,道衍為太子少師,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兼太子府詹事,禮部尚書李至 剛兼左春坊大學士,內閣諸臣、翰林學士解縉兼右春坊大學士,侍讀黃淮、檢討胡儼為左 右庶子、侍講楊士奇、胡廣兼左右中允,侍講楊榮、金幼孜為左右諭德,編修楊溥為洗馬, 另擢尹昌隆為左春坊左中允。”
“臣謹遵聖諭。”道衍等十四人齊奏道。 好一個龐大的東宮陣營啊!文武大員居首,內閣諸臣為主,不知情的人,還真把它看成了一個獨立於皇帝之外的小朝廷,實則大謬不然。永樂的思慮要縝密得多,這裡既包含 了各擁其主的互相牽制,同時還把太子府和外廷合二為一了。
就拿丘福來說,推立高煦的呼聲最高,影響最大,那好,今天就讓你輔佐高熾,除了 你丘福一個武臣,其他都是文臣,你就是去監督的。而由外廷和內閣近臣擔綱太子府的官員,都是兼職,還是以外廷差事為主,這就使皇帝可以隨時知曉太子的所作所為,避免了歷史上多次呈現的東宮與朝廷的對立,可謂綢繆深遠。 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後來,輔臣們還是各奔東西了,丘福戰死,道衍則側重於僧錄司事宜,李至剛下獄,解縉遭貶,胡儼去了國子監,胡廣、楊榮、金幼孜長期伴駕 北巡,只有蹇義、金忠、黃淮、楊士奇、楊溥一直隨在了太子身邊。因高煦蠱惑,皇上猜忌, 太子身邊的人,除金忠外,都有過被逮的經歷,而黃淮、楊溥二人更冤,下獄竟達十年之久。
“自古以來,君臣間有不少可以仿效和引以為鑑之嘉言善行,其中不乏為人處世和為 君治世之道。朕已命金幼孜輯錄,編印成《文華寶鑑》一書,今日就授予太子,俾知帝王 之道在於得其要領,然後為治。”
“謝父皇!”高熾畢恭畢敬地接過書來,又給父皇行了一個大禮。 這面冊封太子,那面把必讀的書都備好了,皇上的思緒總是走在別人的前面。大禮完畢,永樂回到武英殿,脫去了吉禮上的複雜而莊重的服飾,換上了一襲盤領、窄袖的大黃 袍,束一條玉帶,神采飛揚,只是舊襯衣略長的袖口從黃袍的窄袖中半是頑皮地探出頭來, 與金黃耀眼的龍袍不太相稱。
永樂的臉上掛著笑,笑容裡明顯隱藏著不可告人的深不可測,說白了,是對高煦的由 衷歉意和對高熾的不滿意,越是這樣想,越覺得高熾離他心中的太子標準就越遠。所以, 雖然立了高熾為皇太子,他也有太多的偏心和不放心,冊禮一畢,他就把皇太子及東宮的 兼職輔臣盡數找來武英殿便殿,授書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讓眾人知道,太子的心智 遠未成熟,冥思苦讀是他今後的一項重任,必須儘快安排經筵,說得不好聽一點,永樂是 想為今後的易儲打下伏筆。
“未立儲之前,朕就反覆講過世子智識未達,德業未廣,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