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小時候的“叛逆”(第1/1 頁)
叛逆就是對師長的牴觸和反抗。
小時候的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我,竟然也會有“叛逆”的時候。
那時候還是八十年代,農村裡的教室條件十分簡陋。也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我們班和隔壁教室之間的牆壁居然出現了一個洞。這下可好,天性調皮的我們便找到了新樂子——透過這個洞互相傳遞東西、做鬼臉甚至搞些小惡作劇。
然而,就是這個小小的洞,給我帶來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麻煩。記得那天早上,班主任魏老師一臉怒氣地來到教室門口,身後跟著隔壁班的衛生委員。只見那位衛生委員氣鼓鼓地報出了好幾個同學的名字,聲稱這些人放學後透過那個洞向他們班亂扔垃圾。奇怪的是,這裡面居然也有我!
可問題是,昨天下午一放學我就直接回家了呀,根本沒有扔過什麼垃圾!面對老師的質問,其他幾位同學或許是因為害怕,紛紛低著頭承認了錯誤;但我心裡清楚得很,自己絕對沒有做過這種事,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肯認錯。班主任一向非常嚴厲,見我始終不肯服軟,便罰我去教室外連續站上好幾天。
儘管如此,我依然堅持自己的清白,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最終,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而這段有些委屈又倔強的經歷,也成為了我成長路上一段特別的回憶。
另外一次記憶深刻的事情便是母親對我的責備與批評。或許真的是我犯下了錯誤,但也可能僅僅只是因為母親過於疲憊勞累,才會如此失態地向我大發雷霆。母親向來都是十分嚴厲的人,面對她這般斥責,我根本不敢有絲毫的忤逆和反抗之意,滿心委屈卻又無處發洩的我,最終只能將所有情緒都宣洩到那扇無辜的門上——狠狠地揮出一拳後,我便轉身離去。
然而令我沒有想到的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拳竟然帶來了如此嚴重的後果:我的手部因此而腫脹不堪,甚至一連數天都未能消腫恢復,時至今日,手上依然殘留著當時受傷留下的痕跡。每當看到這些疤痕時,那日所發生的一切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眼前……
如此一來,不禁讓人聯想到許多叛逆行為背後都隱藏著錯綜複雜的緣由。事實上,相當一部分的叛逆其實源自於家長與老師對於孩子內心世界的曲解。因此,大人們應該以更為審慎的態度去應對孩子們的叛逆表現,並努力嘗試用包容的胸懷去接納他們這種特殊時期的情緒宣洩。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獨特的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思考方式、情感需求以及成長軌跡;而作為引領者的家長和教育者們,則肩負著引導這些稚嫩靈魂走向正確道路的重任。面對孩子的叛逆,我們不能簡單地選擇壓制或忽視,而是需要深入瞭解其根源所在,給予足夠的關懷與支援——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邁向成熟穩健的人生新階段。
:()叛逆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