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國歸晉(第2/3 頁)
預出江陵,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安東將軍王渾出橫江,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出塗中,龍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賈充為大都督,假節鉞統領六路大軍;冠軍將軍楊濟為副都督,出屯襄陽。咸寧五年十一月,大舉伐吳。
訊息報入建業,孫皓大驚,急召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商議。張悌奏曰:“諸路中惟荊楚杜預勢大,可令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總鎮江陵,其餘各路,沿江守軍可憑險拒之,臣再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屯兵牛渚磯以防不測。”孫皓遂下詔,調兵遣將。
諸事畢,入後宮,孫皓面帶憂色。寵臣岑昏問其故。孫皓曰:“晉兵大舉進犯,各路雖已有兵馬迎拒,然王浚率兵數萬,樓船如城,順江而下,其勢甚銳,朕頗憂心。”岑昏曰:“臣有一計,可使彼船皆為齏粉。”孫皓大喜,忙問其計。岑昏曰:“江南多鐵,可打造連環索百條,長百丈,每環重二三十斤,於江峽流急處,橫江攔截。再造大鐵錐數千,長丈餘,置於水中,晉船順水而來,逢索遇錐,必然粉碎!”孫皓大喜,即令於江邊連夜打造鐵索鐵錐,設定江中。
鎮南大將軍杜預,引雄兵南下,一路如秋風橫掃,諸縣皆降。是日,兵近江陵,杜預先令牙將周旨,引兵八百,乘小舟夜渡江南,偷襲樂鄉,于山林多豎旌旗,以為疑兵。周旨領命,引兵而去。次日,杜預提兵正進,東吳都督伍延先鋒孫歆,迎面而至。兩軍交鋒,杜預引兵退走,孫歆迤邐追趕十餘里,忽聽一聲炮響,伏兵殺出,孫歆大敗,十折八九。杜預催兵緊追。孫歆回江陵不及,倉惶逃過大江。周旨趁亂雜在吳兵中。時至天晚,孫歆引敗軍正行,忽火光大起,喊聲震山。孫歆大驚曰:“晉兵何時渡江耶?”慌忙撥馬而走,昏暗中周旨大喝一聲,斬孫歆於馬下。
江陵水軍都督陸景,正坐水寨,忽見四處火起。陸景方登岸,火光中晉將張尚馬到,大刀橫空而過,陸景人頭落地。都督伍延聞聽水陸俱敗,惶惶然棄城而走,不料,被伏路軍兵拿住,綁見杜預。杜預曰:“留之何用?”遂斬之。江陵軍民,開城而降。於是,沅湘一帶直至交州,諸郡縣望風歸順。杜預令人,持節安撫,秋毫無犯,遂定荊州。
杜預聚將,商議進兵。眾將曰:“江河春漲,兵進不便,不如勒兵暫歇。”杜預曰:“眾將不可恃功自滿,今我已成破竹之勢,擊鼓而進,江東可平。”遂提兵東進。時,王戎正驅兵攻武昌,杜預兵到,城池遂下。
龍驤將軍王浚,率巴蜀之眾乘大船順江而下。此大船名曰“連舫”,方百二十步,可載兵兩千餘人,上起樓櫓,以木為城,開四門,跑戰馬,如同平地。王浚大兵,船筏蔽江,順流而進。忽前稍來報:“前面江峽,鐵索攔江,大錐置底。”王浚笑曰:“這有何難?”遂於筏上置大火炬,長十餘丈,粗數圍,灌浸麻油,順水放下。暗錐著筏,盡被提去,但遇鐵索,燃炬燒之,須臾即斷。大軍順江而進,所到之處,非降即克。
東吳丞相張悌,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把守牛渚磯。沈瑩謂諸葛靚曰:“我料上流諸處,皆擋不住王浚,晉軍必至。我等憑險拒敵,倘僥倖得勝,江東可保矣。”正話間,忽人驚慌來報:“王渾大軍自旱路殺來,勢如猛虎!”二人大驚,忙見張悌商議。諸葛靚曰:“廈傾山崩,東吳休矣,我等死戰無益,不如遠遁。”張悌淚曰:“東吳將亡,賢愚皆知,去亦無不可,然悌誓以身殉國!”諸葛靚灑淚而去。晉兵大至,張悌、沈瑩率兵死戰,雙雙殉國。
晉兵攻克牛渚磯,建業在望。捷報飛至洛陽,司馬炎大喜。賈充出班奏曰:“百年之寇,不能一鼓盡服,江東乃吳之根基,必然血戰難下。且我軍久勞於外,不服水土,今天已漸炎,恐生流疫,當收兵而還,再作後圖。秘書丞張華,不知天時,力主伐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