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入職大學生村官(第1/2 頁)
2007年7月,在臨湖縣黨政辦公樓的一樓會議室內,舉行了規模宏大的宣誓儀式。草津鎮黨委書記鄭建國的侄子鄭彥傑,作為優秀村官代表,站在發言席領誓。只見他身著白襯衫、黑褲子,頭髮梳的油光鋥亮,戴個金絲邊眼鏡,儼然一副勝利者姿態。鄭彥傑得意地將白皙纖細的左手撫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上,右手舉拳,大聲領誦誓詞。其他19名新入職大學生村官也統一面向分列國旗兩側的4名村官代表,整齊站立,齊聲跟誦誓詞,作出自己的鄭重承諾。
宣誓畢,臨湖縣組織部部務委員秦嶺宣讀了臨湖縣新入職大學生村官的入職鄉鎮,鄭彥傑不出意外的被分配到了臨湖縣的坐下鎮臨湖街道,4名舉旗村官也都分到了臨湖縣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而作為淮洲市綜合排名第二、臨湖縣綜合排名第一的李波,卻被分配到了經濟條件最差的草津鎮。
最開始聽到這個分配方案的時候,李波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可當他看到組織部領導熟絡地與鄭彥傑等人打招呼的熱情場面,以及面對自己和幾個排名靠後的村官時的程式化,李波瞬間覺得在鄉鎮工作似乎沒有想的那麼順利。
宣誓畢,條件相對較好的鄉鎮組織委員,都是自己開車載著自己鄉鎮的村官回鎮。而條件相對較差的幾個鄉鎮組織委員,則是相視一笑,領著幾個村官集體到政府門前的公交站臺等公交。
坐在前往草津鎮的公交上,草津鎮組織委員劉成看似隨意的問道:“李波,你是淮州大學畢業的,怎麼想起來做村官啊?是不是家裡也有人在政府上班啊?”
李波不假思索道:“沒有啊!我們家條件一般,當初考村官,純粹是機緣巧合。”
劉成似乎並不滿意李波的回答,繼續追問道:“你父母都是做什麼的啊?”
“我父母都是老師,在農村教了一輩子的書。”
“你們家親戚沒有在政府上班的嗎?”
聽到這個問題,李波不由得笑著調侃道:“劉委員,我們家八代貧農,最大的官也就是村裡的小隊長。好不容易到我父母這輩,才混了個體制內上班。”
“哦!”
雖然嘴上答應著,但劉成的心裡還是對李波的不懂禮貌,打了個比較差的印象分。
剛到草津鎮政府,劉成便將李波領到了黨委書記的辦公室門口。在門口等了近四十分鐘,待裡面的客人出來,劉成才連忙帶著李波進了鄭建國的辦公室。
“鄭書記,跟您彙報一下,這是我們鎮今年新來的大學生村官李波,畢業於淮州大學中文專業。”
正在埋頭看檔案的鄭建國,一聽這話,饒有興趣的看向李波。
“既然是淮州大學的高材生,那就放在黨政辦吧,正好黨政辦缺人。
劉成尷尬地撓了撓頭,羞赧道:“根據組織部田部長的會議要求,所有大學生村官必須下沉到村級一線。任何鄉鎮截留大學生村官的,年底組織考核一律按倒數處理。”
聽到這話,鄭建國並沒有回答李波,而是埋頭繼續批閱檔案。整個辦公室的氣氛瞬間尷尬起來,劉成杵在原地一動不動,李波也是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喘氣的聲音太大,引起鄭建國的反感。
過了好一會兒,鄭建國方才冷冷地說道:“組織部把人送來了,又不讓我們用,那就嚴格按照組織部的要求來嘛!”
聽到這話,劉成並沒有立刻回應,思索再三說道:“鄭書記,我也問了其他幾個鄉鎮的組織委員,他們也都私下表示,大學生村官不放在鎮裡可惜了,現在哪個鄉鎮政府能不缺人呢!於是,我們就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上午讓他們下村,下午在政府裡幫忙,您看呢?”
“可以!”
從鄭建國的房間裡出來,李波感覺自己的後背都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