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2 頁)
瞭解黃峰的顧慮後,莊建業笑了笑:「黃主任既然怕出紕漏,好辦,讓部委牽頭就是了,浣城市協助,這麼一個企業和地方合作樣板兒要是做出來,誰敢在裡面拖後腿?」
「沒錯,要是拖後腿,我們浣城市第一個不答應。」
一聽有浣城市在裡面,邱大林立馬毫不猶豫的表態,怎麼說都是地方上的老資格了,莊建業的用意第一時間就明白過來,分明是哪兒都不去留在二十三分廠的節奏,不管合不合作,就這態度,他邱大林也要撐到底。
更何況,莊建業所提議的企業與地方合作的新機制的確有可行的成分,現如今國家一直在進行改革,卻沒有切實可行的成例可以借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企業和地方合作研製新裝備這個新提法,完全可以成為河底裡的一塊兒石頭,大膽的試一試。
第九十二章 打底子
黃峰和董城又不是傻子,哪裡聽不出來莊建業不想離開二十三分廠的想法,但卻一個個都沒說話,至於為什麼,很簡單,都被「企業和地方合作」這幾句話給吸引住了。
由於國內固有的歷史原因,各單位系統就跟一個個小王國一樣,彼此之間很封閉,正因為如此,往往一項科研專案都是在這個封閉的小王國裡自我研究,彼此之間的交流不能說沒有,但也不是很多。
除非是國家牽頭組織的大專案,大工程,各個單位系統才會像春秋戰國的諸侯國一樣,派出得力幹將投入到這些大專案、大工程中去,機械式的完成後,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靠自己的需求,走到一起進行合作的可以說鳳毛麟角。
正因為如此,莊建業所說的企業與地方合作研究噴丸成型機的提法,絕對是全新的,有開創性的。
既然是全新的,有開創性那就是進步的,改革的。
無論是黃峰還是董城在各自廠裡都稱為改革的急先鋒,雖說兩人還沒到為了改革而改革的瘋魔程度,但大膽的嘗試和求新的轉變,這兩人還是削尖了腦袋往裡鑽的。
畢竟在這個改革壓倒一切的大背景下,不成只能說此路不通,絕沒有原則性錯誤,大不了從頭再來;要是通了,那就是響噹噹的政績,開創性的經驗,青史留名可能有點過,但提拔升職卻沒有半點兒問題。
更何況兩人又都是講政治比抓效益更有心得的純官員,於是第一時間就發現這個提法好像很有作為的樣子。
於是兩人對視一眼,最後還是董城開口問:「那合作的基調是什麼?」
「以專案帶動效益,形成長效機制,實現企業、地方三方共贏。」莊建業毫不猶豫的丟擲一串萬金油似的的口號。
只不過這句來自後世的口號實在是太有殺傷力了,專案帶動效益,形成長效機制,三方共贏,怎麼聽怎麼有種高大上的感覺,以至於三個人聽後無不是齊齊一愣,不說別的,就這幾句口號拍在檔案上,就是妥妥的開拓創新,既然如此,是不是要嘗試一下呢?
於是莊建業很快悲哀的發現,處在c位的他,突然就變成打醬油的了,三個領導湊到一起聊了個熱火朝天,自己這個首倡者反倒被晾到一邊。
不過莊建業也沒生氣,反而鬆了口氣,他也不想跟人大段大段的聊ppt,自己丟擲去個胚子,有人自己攤成大餅最好,到時候誰得利,誰失意是他們自己的事兒,跟自己沒啥關係。
總而言之,自己只要能在二十三分廠站穩腳跟就ok。
就這樣三個領導聊了很久,時不時的跟莊建業問些技術上的具體問題,臨近晚飯才結束,邱大林挽留另外兩位吃飯,但董城和黃峰都想著趕緊回廠把這個有改革創舉的事情匯報給上級,婉言謝絕後,各自匆匆離去。
這時劉叢跑過來,叫林波和莊建業去家裡吃飯,邱大林因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