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3 頁)
來的,正在門房等著,父親大人現在要見他嗎?&rdo;
&ldo;叫他過來吧。&rdo;
唐儉虎背熊腰,一副練武人的身架,但見了李淵卻絲毫也不慌,氣定神閒,有板有眼地施了禮,站在了一邊。&ldo;世侄請坐。&rdo;
&ldo;謝謝國公賜座。&rdo;唐儉又施了一禮,才坐了下來。
見唐儉一介武夫,卻如此懂事,李淵非常高興。命人上茶後,又打量了唐儉一番,才說:
&ldo;如今世事紛紜,四方之士莫衷一是,不知世侄對時事有何看法?&rdo;唐儉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看著李淵說:
&ldo;這屋子沒有別人,只有你我和世民三人,儉想說說心裡話。如今隋室無道,天下可圖。明公日角龍庭,李氏又在圖牒。天下所望,已非一日。若能開府庫,南號召豪傑,北招撫突厥,東收燕、趙之地,西驅渡黃河,佔據秦、雍之地,海內之權,指麾可取。願能以順眾望,則湯、武之業不遠吳。&rdo;
李淵看著唐儉,問:&ldo;這都是你的想法?&rdo;
&ldo;明公,&rdo;唐儉拱拱手,&ldo;這非但是我唐儉的想法,也是天下有識之士的想法。平日我和世民也論及此事。&rdo;
李淵點點頭,說:
&ldo;湯、武之事,非所望也,今天下已亂,言私則圖存,語公則拯弱。卿宜自愛,吾將思之。&rdo;
唐儉站起來,抱拳當胸道:
&ldo;儉以後甘願受明公驅使,雖死而不辭。&rdo;
李淵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說:
&ldo;你以後就跟著世民吧,有什麼事,他會及時安排的。&rdo;
◎隋朝的氣數是要盡了
一談到起兵,李淵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一副等等再說的樣子。而時局發展地又如此之快,各地起義軍勢如破竹,力量迅速壯大,世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日夜和劉文靜、長孫無忌等人一塊商議。同時暗地裡指派手下,到晉陽各地,做好招兵買馬的準備。
這當兒,一股突厥騎兵南下騷擾邊境城鎮馬邑。由於突厥兵人數不多。李淵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去圍剿。哪知高君雅和馬邑太守王仁恭是一對笨蛋,雙雙戰敗,幾乎送了命。高君雅逃回太原,暗恨李淵派他這個差使,修密書一封送往江都,告李淵身為留守,作戰不力,造成邊患。隋煬帝見信,不問青紅皂白,派使臣至太原,將李淵和王仁恭抓了起來,關進監獄,準備過兩天押往江都。
晚上,李世民和裴寂以及劉文靜來到監獄,探望李淵。支開獄卒,劉文靜懇切地對李淵說:
&ldo;如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偏將犯法,罪連明公。事已緊迫,須早為計。晉陽之地,兵精馬強,宮監之中,府庫充盈。二郎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雄盜俠莫不為之用,以之舉事,何愁不成!代王年幼,關中豪傑並起,未有歸處。公若舉義兵西進入關,安撫他們,擁有二都,則大業可圖,猶如探囊取物。如今,只要明公一令,我們就救您出來。&rdo;
劉文靜說得明白,李淵卻默然不語。李世民在一邊眼淚都快急出來了,他撲通一聲,跪在父親膝下,帶著哭腔諫道:
&ldo;如今主上無道,百姓貧困,晉陽城外皆戰場。父親若死守小節,則上有嚴刑,下有盜賊。如今事急,若不起兵,禍在目前。如今,天授我李氏時機。萬望父親從兒主意,舉義旗,奪天下,轉禍為福。&rdo;
裴寂又湊過來勸說:
&ldo;事已急矣,宜早定計。天道輔德,人事與能,遇到時機而不發動,將要後悔。唐公領四郡之兵,當四戰之地,命在圖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