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小戰士的假期情況 一(第1/2 頁)
【1935年正月,我軍正在赤水河岸徘徊,這是他們踏上長征的第一個春節。我們知道,四渡赤水是教員一生的得意之作。在感嘆這次軍事史上的奇蹟時,我希望能換個視角,從普通戰士的角度看看春節前後長征上那些最接地氣的辛酸、快樂與感動。】
【此時部隊已行至貴州,對於佔比大多數的江西、福建籍戰士來說,背井離鄉,連吃敗仗的他們情緒低沉,我軍總兵力已從出發時的8萬銳減至3萬餘人。過高的戰損,過少的補員,讓面對40萬大軍圍堵的戰士們多少有些動搖。】
天幕下。
“看著時間,距離古田那次會議很久了”,李世民眉頭微皺,提出自己的猜測:“這是先生又被排擠了,不然不可能8萬人銳減到3萬啊”。
“陛下忘了,當時他是在中途被重新選上去的,電影裡那些小戰士還為此高興了一把”。
李世民:“哦,想起來了”。
長孫無忌在一旁說道:“我們也就是透過天幕看到後世成功了,處於40萬大軍包圍中,還有解決內部矛盾,真是四面楚歌內憂外患啊,真不知他們如何支撐下去的”。
【以往我們看到的我軍戰士們形象總是意志堅定,無往不勝,但現實顯然沒有這麼浪漫,我們的戰士不是機器,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戰士們也會難以招架,而且當時部隊已行至貴州,對於佔比大多數的江西、福建籍戰士來說,背井離鄉,連吃敗仗的他們情緒低沉,太多,士兵們也會疲憊。】
【而1935年初,損失巨大且未完成既定目標的土城戰役點燃了所有矛盾,部隊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整日在大山裡轉圈,一來一回反覆度過赤水河又走了不少冤枉路。戰士們無法理解,就連一軍軍團長都寫信直接質疑軍委的指揮。】
【當時部隊大量重傷傷員需要就地安置,隊伍越打越少,部隊不斷減員,時刻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機,所以戰爭間隙的擴紅補員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這些工作該如何在沒有群眾基礎的陌生環境中展開的?】
【1935年1月,我軍佔領了遵義縣城。此時,上面的領導都憋了一肚子話,他們必須坐下來好好開個會議。而此時普通士兵在幹嘛呢,當然是抓緊時間休息,不行軍不打仗的分分秒秒都彌足珍貴,立刻享受這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結束的難得假期才是正確選擇。】
【不過享受是要花錢的,戰士們有錢嗎?印象中我們的戰士都是苦出身,窮的叮噹響,其實不然。當時我們搞經濟是相當行的,尤其是建立了蘇區,沒有那種吸血剝削,根據地內部的經濟發展相當好,內部發展的好,那大洋這種東西自然可以透過與外界交易物品,以及打土豪等方式獲得。】
“這個好像之前提過,紅軍票”。
“對,我也記得,從那些事上就能看出他們搞經濟確實厲害,就是這打仗的事情上,怎麼總是出現矛盾啊”。
“應該還是軍隊路線之爭吧,經濟發展則是另一塊”。
【部而且隊沒有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是真正做到了榮辱與共,不貪汙軍餉、官兵平等的優秀紀律,使得軍中即使是最普通的戰士也比當時絕大多數百姓要富裕的多,再加上平日裡行軍打仗沒地方花錢,零花錢積少成多。】
“榮辱與共,不貪汙軍餉、官兵平等”,李世民秦瓊長孫無忌等人默默唸著這些,剛剛還在想為什麼能在那種環境下堅持下去,現在就見著原因了。這亂世水深火熱的,有這樣一支軍隊,能跟絕對會跟上去的啊,畢竟參軍還有拼一把的機會。
李世民:“古田前後發生的事,確實體現了說的這些,軍長甚至都自己寫欠條了,改革也是透過大會舉手來表決的”。
【然而,滿心歡喜首先開進遵義的部隊卻大失所望,熱鬧的場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