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
考院裡頭,閱卷還在繼續進行。
不過經過了幾日的通宵達旦,已經大致有了眉目,所有文采斐然和老道的試卷都已經擺放在主考楊廷和的跟前,楊廷和看了一個清早,身子便有了些疲憊,提著筆在一份捲上畫了個圓,一邊的書吏倒是激靈,連忙去泡了一壺茶,將案牘上空空如也的茶杯續上茶水,笑呵呵地道:“大人是不是要歇息一下,反正還早著,就是延遲幾日放榜,也不算什麼。”
楊廷和固執搖頭,和顏悅色的道:“無妨,一來嘛,省的考生們久等,老夫也曾考過試的人,自然知道這種心情。再者說了,內閣裡的事多,老夫在這裡多耽擱一日,就要勞煩別人多一日,這都是人情,要還的。”
他平時對下頭這些書吏,大多時候都是和顏悅色,使人如沐春風。
這書吏笑了,道:“楊大人這般心思,難怪能位列宰輔,合該公侯萬代。”拍了一記馬屁,他小心翼翼的又點了一盞油燈來。
而這時候,楊廷和突然拿起一份卷子,眯眼過目看了看,隨即哂然一笑,語氣帶著幾分冷漠,道:“蓋不謹,則庠序終為施設,而孝悌之義,又教之大者也,申之可容緩乎?這個破題,並沒有什麼新意,不過妙就妙在他的承題,與破題遙相呼應,越是往下,越有一股子行雲流水的風韻,不錯,不錯,很好,此人的底子,當真是不錯,他的對句,亦是貼切,絲絲入扣,好生縝密。單單看這文章,就曉得這絕不是北人之作,北人的文章,往往帶有豪氣,如春雷轟鳴,響聲不絕,而這文章,卻如蠶絲,細膩柔美,卻又綿裡藏針,作文章的人,定是出自蘇杭,唯有蘇杭的學風才是如此,細雨綿綿,疏而不斷,這個蘇杭學子,已得其真傳,此篇文章的韻味,老夫已是許久不曾見了,倒是前些時日,拜讀過謝太保的幾篇文章,這篇文章,似有謝太保的真傳,名作佳篇哪。”
他一口氣說了許多讚賞的話,隨即目光一沉,便將這文章擱在案上,也沒有下筆打圈,而是放置一邊,似乎還在猶豫。
書吏聽了他的一番話,頓時腦中浮想出一個人來——徐謙!他謹慎的看了楊廷和一眼,心思複雜,卻又猜不透這位楊大人的心思。(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章:終於放榜
但凡是考完了試,考生們紛紛回到客棧或是各地會所,便一個個議論起考試相關的內容來。
畢竟關乎一輩子的前程,若這次不中又要等待三年,人生苦短,三年又三年,誰又耐得住?此時所有人忐忑不安,自然要將自己默默記下自己所作的文章請人品評。
不只要品評,更要對比,拿出信服的文章出來比對優劣,又或者看看自己的不足到底在哪裡。
這些讀書人三兩成群湊在一起,每日如痴如醉,有時豪氣干雲,有時又懊惱不安,喜怒哀樂盡在這幾日的漫長等待之中。
而有心人發現,成化年的時候似乎也有一場考試,和今年的題目近似,待認真考據下來,終於有了確實訊息,等到訊息傳開,京師更加熱鬧了,據說當朝內閣學士蔣冕亦是那一年中的進士,他的文章立即在市面上被人百金求購。
內閣學士的文章,一方面大家確實想看看,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還差多少火候,更有人勾起好奇,想看看內閣學士的文章如何。
在這種心理之下,蔣冕一下子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過不了多久,蔣冕的文章終於被人尋到,畢竟當年的時候,但凡是進士的文章都有人傳抄,雖然年代久遠,可終究還有人珍藏,只是一天功夫,這篇文章便已經傳遍京師。
“人心出自天子,聖王無父,其父亦道也,天子無親。親者為百姓蒼生矣……”
這雖是數十年的文章,可是既視感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