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何旭壓下心中感慨,趁熱打鐵,將心法繼續運轉下去。
兩週天、三週天……
隨著一遍遍的周天搬運,何旭對於心法的掌握也越來越熟悉。從開始的磕磕碰碰,到後來的不假思索、熟極而流。當然,這裡面自是少不了以前的何大智,十多年朝夕苦練留下的功勞。
待得三十六週天行滿,何旭周身早已被密密朦朦的氤氳之氣所籠罩。一張俊臉在朦朧中,竟透出幾分仙氣。
而此刻的何旭,全身七竅毛孔早已盡數張開,大竹峰充沛的靈氣滲透入體,沿著他體內的筋脈,一遍遍沖刷著內絡;體內的元氣,也隨之獲得了鍛鍊和穩固。
第一層心法;功行圓滿,何旭卻不急著斂氣收功。此刻他只覺神清氣爽,精神狀態竟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高亢水平。彷彿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若不能找個地方將之渲洩出去,只怕那股澎湃的力量,便會從體內爆將出來。
於是,他自然而然的將心法轉入第二層。
玉清境第二層心法,講究“化氣為精”。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練精化氣”是在開發自身的潛力;那麼“化氣為精”則是一種對於自身潛力的增值。
由此亦不難看出太極玄清道比之尋常功法的優越性。就如同稍稍懂事的孩童,都知道掙錢比花錢難的道理一樣。
因為錢總有花完時候,而潛力,也一樣是會用完的。只有在開發潛能的同時,不斷補充潛能,才有可能在未來踏入更高的境界;亦或厚積薄發,修為大進。
因此何旭在最初體會到這層法訣的真諦時,就顯得格外重視。
只可惜知易行難。
………【003。太極玄清道 下】………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潛力越深、根基越厚,對於日後的修行就越有好處。但每個人都終究受到自身資質的限制,不可能做到無窮無盡的累積精氣。
這就好比一個350毫升的可樂瓶,只能裝350毫升的液體一樣。當容量超過了容器的限制,則多出的部分會滿溢位來。而換在修煉上就不是精氣滿溢那麼簡單,若是無休止的斂氣……那麼,輕則筋脈受創,道基受損;重則精氣爆體,身死人亡。
所以何旭雖有心凝鍊更多的精氣,但前任在這項工作上顯然也很重視,又因為第三層功法遲遲不能突破的問題,所以精氣的消耗並不太大。所以沒過多久,何旭就覺得面上一陣赤熱……那是精氣臨界頂峰的徵兆。
由於玉清境的前三重功法,並不存在什麼重大的瓶頸。只要修煉者的各項指標達到了功法臻入下一層的最低要求,便可輕而易舉的順行銜接的功法。
因此當何旭將精氣累積至充盈後,便自然而然運起了心法的第三層。
太極玄清道中,玉清境一到三層是所有術法的根基,難度也是漸深,與前兩層“引氣”、“煉氣”不一樣的是,第三層的法訣“元氣”,已著重於修煉太極元氣。法訣雲:“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於十二辰……此陰陽合德,氣鍾於子,化生萬物者也。”(注:語出《漢書?律曆志》)
青雲門中弟子,修習到這個境界時,都會明顯地呈現出一個分水嶺,資質高低一目瞭然:聰慧之人往往勢如破竹,一舉突破進入到更高的“驅物”境界,從此打下修煉仙道的堅實基礎,而稍差的弟子往往便停滯不前,荒廢一生的也在所多有。
卻說何旭將心法轉入第三層後,頓覺其中艱深困難之處,果然比之前兩層難了不止一籌。
而達到第三層後,修煉者則需將體內儲存的精氣轉化為“元氣”。在何旭的理解中,這就是一個壓縮和精煉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修煉者其實也在不斷磨礪本身的意志,同時達到鍛鍊“念力”的目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