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第1/2 頁)
胤礽心裡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康熙到了屋內休息時,見沒有外人在跟前,便笑問胤礽道:「你看石文炳怎麼樣?」
胤礽想了想,答道:「兒子瞧著似乎甚好。」
康熙聽了這話,笑道:「瓜爾佳氏祖上三代均任八旗武職,口碑皆佳。他祖上徵戰南北,軍功卓著,或鎮守地方,也是政績斐然。何況,他雖是漢軍旗,卻本系滿洲,是蘇完瓜爾佳氏,他家數代任明建州左衛指揮簽事。他家高祖石翰遷居遼東,以名有石字,遂以石為氏。到了本朝天命年間,其兄弟三人,遵其父遺願,以城迎降,石廷柱被授以遊擊世職,命在文館行走,後隸漢軍正白旗。石廷柱第三子華善是石文炳之父,也是個有戰功的。要朕說,他家是顯赫世家,自然是極好的。」
康熙科普完了,才望著胤礽話鋒一轉,笑問道:「你的那件大事兒,辦完了嗎?」
胤礽當然知道康熙所問何事,就是康熙臨走前還惦記著的那件事,當下便答道:「回皇阿瑪,辦完了。」
康熙一聽就滿意了,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如此一來,那他也就放下這一樁心事了。
「石文炳過兩日就要回杭州去了,朕翌日就要回宮,你就在這南苑多待兩日,抽空見一見他,和他說說話,也好叫他瞧一瞧,皇太子是個什麼樣的品性,」
康熙道,「他家眷俱在任上,等他回去之後,也叫他方便跟她們形容形容,皇太子究竟是個什麼模樣。」
「是,皇阿瑪,」胤礽應了,心裡雖猜到是怎麼一回事了,但也還是要問個明白的,「阿瑪跟我說石家顯赫,又說要兒子去見見石文炳,兒子想知道,阿瑪是叫兒子去施恩,還是叫兒子去結交?兒子也好弄清楚了,總不能因兒子無知而壞了阿瑪的安排。」
康熙笑看了胤礽一眼,道:「你就是不問,朕也要與你說的,這事兒,朕也沒打算瞞著你。」
「前兩年給你選了兩個側福晉後,朕這心裡,就一直惦記著要給你挑個出身好模樣好的太子妃,這事兒早兩年朕就在考慮了,南巡到了杭州,見到了石文炳,這一路要他護送回來,朕不時和他說說話,他家長女的情況,朕也瞭解了,要說模樣,那自然是不差的,更要緊的是,出身年歲性情都是極好的,正好與你相配,」
康熙道,「朕的這層意思,也透給石文炳知道了,朕賜了他一柄如意,也算是定下了他家的長女。朕要他跟著回京來,也是存了要他瞧瞧你,並且要你跟他接觸接觸的意思。」
眼前是太子妃,而等到太子即位,那太子妃自然就是皇后了。因此,康熙替胤礽選太子妃,實則就是在選將來能母儀天下之皇后。
也正是因為這樣,康熙才在極早的時候就在思慮這個問題了,足足想了兩年,才定下了石文炳之女。
石文炳隸屬漢軍正白旗,但他並非漢人,其族本系滿洲,這樣一來,其女冊封為太子妃,既能拉攏漢人團結漢軍旗,又能不破壞祖宗規矩,母儀天下的皇后依舊是滿人,這是兩全其美。
再者,他前頭的兩個皇后,都出自兩黃旗,可因鰲拜圈地那件事,兩黃旗和正白旗鬧得很不愉快,其間讎隙很大,選個正白旗的皇后,也算是平衡上三旗的關係,也是一舉數得的事情。
果然是預備著給他選太子妃的事,胤礽默然,便聽康熙又開口道:「只不過,你現今年紀尚小,兩個側福晉也沒還有進門,冊封太子妃之事倒也不急於一時,你現今最要緊的事還是學業為重。朕的意思是再等幾年,石文炳倒也想把女兒多留幾年,朕同意了。只是,不知道你肯不肯聽朕這樣的安排?」
胤礽巴不得晚些娶媳婦,現在年紀到底還是太小了,他記得,歷史上的皇太子是年滿二十才大婚的,不管當時是因為什麼,反正他覺得這樣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