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1/16 頁)
【帛書版】三十輻同一轂gu,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shan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zao戶牖you,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通行版】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三十根輻條集中在同一個車輪的轂中,正因為有了中間的空間,才使得車輪能夠運轉,從而有了車的實際用途。泥土被揉製成陶器,正是因為有了陶器內部的空間,才能夠盛放東西,從而發揮出陶器的功能。門窗的設定,正是為了讓空氣流通、光線照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空間,才使得房間成為了一個適宜居住的地方。因此,有形的事物為我們提供了便利,而無形的空間則賦予了事物其實際的用途。
【註釋】
“三十輻同一轂”:這裡描繪了車輪的構造,其中“三十輻”指的是車輪上的三十根輻條,它們均勻地分佈在車輪的周圍,並匯聚到中心的“轂”(車輪的中心部分)。這句話強調了車輪結構的完整性和和諧性,同時也暗示了車輪的功能性——透過輻條和轂的結合,形成了支撐車身和傳遞動力的結構。
“當其無,有車之用也”:這裡指出,雖然車輪由有形的輻條和轂組成,但真正使車輪發揮作用的是它們之間的空間。這個空間允許車輪轉動,從而驅動車輛前進。因此,無形的空間在這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它是車輪能夠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
“埏 shan 埴 for 器”:這句話描述了陶器的製作過程。“埏”是指將泥土揉捏成一定形狀,“埴”是泥土,“器”則是指製成的陶器。這裡強調了陶器成型過程中泥土的可塑性以及最終成型的陶器的實用性。陶器的實用性在於其內部的空間,這個空間使得陶器能夠用來盛放物品。
“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與車輪的例子相似,這裡強調了陶器內部的空間對於其功能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內部的空間,陶器才能用來盛放物品。因此,無形的空間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翹 zao 戶牖 you”:這句話描述了房屋的構造,其中“翹”是指房屋的牆壁,“戶牖”是指窗戶和門。這些結構的設定使得房屋具有通風和採光的功能。
“當其無,有室之用也”:這句話強調了房屋內部空間的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空間,房屋才能成為人們居住的地方。因此,無形的空間對於房屋的功能至關重要。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句話總結了前面的例子,強調了“有”與“無”的辯證關係。有形的事物為我們提供了便利,而無形的空間則賦予了事物其實際的用途。這一哲學思想提醒我們,在面對各種事物時,要能夠洞察其內在的“有”與“無”的關係,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們。
整段話透過具體的例子闡述了“有”與“無”的哲學思想,並強調了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這種辯證的思考方式對於我們理解世界和處理事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教會我們,在看待事物時,不能僅僅關注其表面的有形部分,而應該深入挖掘其內在的無形價值,從而實現事物的最大化利用。同時,這段話也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靈活運用“有”與“無”的原則,以達到和諧與平衡的境界。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道德經》中的這段話,以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