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道者萬物之主也(第1/30 頁)
【帛書版】
道者萬物之主也,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也,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駟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
【通行版】
道者,萬物之主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譯文】
所謂的“道”,乃是世間萬物賴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善良之人將其視為無上珍寶,而那些品行不端之人,唯有依循此道才能得以苟全性命。美好的言辭能夠贏得他人的敬重,而良好的行為舉止則會令人倍加器重。對於那些心術不正之人來說,又怎會輕易捨棄這樣的寶物呢?因此,當天子登基、冊封三公之時,縱使有拱璧在前、駟馬在後的隆重獻禮儀式,都遠不及向他們獻上這至臻至貴的“道”來得重要。從古至今,人們之所以對“道”如此看重,究竟是出於何種緣由呢?無非是因為只要遵循正道,有所祈求者皆能如願以償,即便是犯下罪過之人,亦能獲得寬恕。正因為如此,天下眾人方才對“道”格外珍惜。
【註釋】
“道者萬物之主也”:“道”是萬物的主宰。
“善人之寶也,不善人之所保也”:是善人的珍寶,也是不善之人得以保全的憑藉。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言辭可以用來交易,尊貴的行為可以施加於人。
“人之不善也,何棄之有”:人即使不善,又怎麼能拋棄他呢。
“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拱之璧以先駟馬,不若坐而進此”:所以,擁立天子設定三公九卿,即使有拱抱的大璧在先、駟馬隨後的隆重禮儀,不如安坐而進獻“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古代之所以重視“道”是為什麼呢?不就是說有求就能得到,有罪能夠免除嗎?
“故為天下貴”:所以“道”被天下人所尊貴。
整段話強調了道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無論人的品行如何,都可以從道中獲得益處。同時,它也指出了物質財富和高官顯爵不如內在的道德修養和對道的實踐來得重要。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這一章節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宛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漫漫征途。接下來,我們將從九個方向進行深入的探討,並透過豐富的舉例、引用經典的名言名句和動人的詩詞,進一步闡釋其對我們認識和理解世界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一、揭示萬物本源,確立宇宙觀
“道者萬物之主也”,這句開篇之語,旗幟鮮明地指出道乃是萬物的主宰和根源。正如朱熹所言:“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道,如同那隱匿於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它無聲無息地孕育著宇宙間的一切。在科學的廣袤領域中,大爆炸理論雖然試圖為宇宙的起源勾勒出一幅具體的圖景,然而道的概念卻以其超越物質和表象的深邃,賦予我們一種更為宏觀且神秘的視角。它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世界並非是孤立的個體堆砌,萬物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和統一性。
當我們仰望星空,觀察那繁星閃爍的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