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國學道德經經典名句 > 第49章 聖人恆無心,以之心為心

第49章 聖人恆無心,以之心為心(第1/21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斬神:我世界樹,滄南之戰掀桌子原神:我寫的日記被看了,我知道農村小戶的家庭日常鬼滅之刃:晴末篇我在星際的逍遙人生寶可夢:我將遺棄精靈養成傳說天涯神貼系列星外來客:韓氏女與異能男什麼!主角和反派們都是我養的崽萬物陰陽大道論向哨:舔舔舔,男媽媽?舔一口嫡女謀權:重生後虐翻京城來自星星的你一起修真水溝心動的起始線陰暗宅女穿進只有男人的世界之後七皇叔命不久矣,嫁他方便我守寡女扮男裝,成了書中最大反派殺太子,奪皇位,瘋批兄妹重生啦絕豔小師叔之凡世篇

【帛書版】

聖人恆無心,以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歙xi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孩之。

【通行版】

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渾焉。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對待他;於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對待他,這樣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就可以使人人守信。有道的聖人治理天下時,收斂自己的私慾偏見,使天下的心思歸於渾樸。民眾都是注重耳喻目染,所以聖人要以對待孩童的方式對待之。

【註釋】

“聖人恆無心,以之心為心。”這裡的“聖人”指的是達到道德最高境界的人。“恆無心”意味著聖人沒有私慾、偏見和固定不變的自我觀念,他們的內心是空靈、開放和流動的。“以之心為心”則表示聖人以宇宙萬物的心為自己的心,他們的心與宇宙合一,無界限。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這句話闡述了聖人對善惡的態度。聖人認為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標準。他們對善人表現出善良,對不善的人也同樣表現出善良。這種無條件的善良是聖人的道德品質,即“德善”。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這裡的“德信”指的是聖人的誠信品質。聖人對相信他們的人展現信任,即使是對不相信他們的人,聖人也保持著一種信任的態度。這種誠信超越了個人利益和情感的束縛,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

“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孩之。”最後這句描述了聖人在世間的狀態和他們與百姓的關係。“歙歙焉”形容了聖人與世界的和諧統一,他們的存在像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滲透於一切事物之中。“為天下渾心”意味著聖人的心與整個世界融為一體,他們沒有分別心,能夠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質。“百姓皆屬耳目焉”表明聖人的智慧和德行如同百姓的耳目,能夠引導他們認識世界。“聖人皆孩之”則表達了聖人對所有人的慈愛和關懷,他們視所有人為孩子,充滿了慈悲和包容。

總的來說,這段文字強調了聖人的道德品質、與世界的關係以及他們對他人的態度。它傳達了一種超越世俗、順應自然、無私無我的生活哲學。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道德經》中關於“聖人”的論述,是一種深刻的哲學思考,它不僅揭示了人性的本質和道德的標準,還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新視角。這一章節的內容,對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行為準則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教導我們如何以更加開放、包容和謙遜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如何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一. 無我與包容:

“聖人恆無心,以之心為心。”這句話強調了無我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被自己的慾望和偏見所驅動,難以真正地理解和接納他人。然而,聖人卻能夠超越自我,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他人,無論對方是善是惡,是信是不信,都能以平等和寬容的態度去對待。這種無我和包容的態度,有

目錄
親手拋棄的瘋批年下盯上後天賜御魔師爛泥嫁給科研大佬後直男翻車了HP:霍格沃茨,但親世代仙蹤幻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