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第1/18 頁)
【帛書版】
使我契有知,行於大道,唯以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通行版】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盜竽非盜也哉!
【譯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認識,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擔心害怕的是走了邪路。大道雖然平坦,但有的人就喜歡捨棄大道走小路。朝廷已腐敗不堪,農田也已經荒蕪,倉庫十分空虛,而人君仍穿著錦繡華服,佩帶著鋒利的寶劍,飽餐精美的飲食,搜刮侵吞著財務,這就是盜魁賊首其所作所為實在是不合天道啊!
【註釋】
使我契有知,行於大道,唯以是畏:這裡的“契”可以理解為契合、領悟。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我能夠領悟到智慧,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會對這種狀態感到敬畏。這裡強調了對知識和道德的尊重與敬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大道”指的是正確的道路或真理,“夷”表示平坦。這句話指出,儘管正確的道路往往是平坦易行的,但人們卻更喜歡尋找捷徑(徑),即試圖透過不正當的手段快速達到目的。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這三句描繪了一幅社會衰敗的景象。“朝甚除”意味著朝廷腐敗無能,“田甚蕪”表示農田荒蕪,生產力下降,“倉甚虛”則說明倉庫空虛,物資匱乏。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困苦。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這裡描述了一些人外表華麗、裝備精良,生活奢侈,但實際上是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的。他們就像強盜一樣(盜竽),這種行為是違背道德的(非道也哉)。
整段話透過對不同社會現象的描繪和批判,強調了遵循正確道路的重要性,以及對知識和道德的尊重。它告誡人們不要貪圖捷徑和不義之財,而應該堅守正道,追求真正的智慧和道德。
接下來,我將從認識和理解世界、修身養性的指導、處事哲學的啟迪、道德修養的強調、科學創新的啟示、藝術創作的啟迪、生活平衡的追求、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倡導、應對變化的智慧以及道德決策的指導等十個方面,探討這段話對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1、認識和理解世界
《道德經》這一章:“使我契有知,行於大道,唯以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這一章節深刻地影響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與理解,它不僅揭示了道的本質,還警示我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過程中可能陷入的誤區。以下是從九個方向對這一章節的深入論證和舉例說明。
一、道之平坦與人心之偏好
老子在這一章中提到,“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意味著大道本身是平坦寬廣的,但人們往往喜歡走捷徑,尋求快速的成功和滿足。這種偏好反映了人性的弱點,即對於短期利益的過度追求,而忽視了長期的發展和內在的價值。
例如,在商業領域,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利潤最大化,可能會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如欺詐消費者、操縱市場等。這種行為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帶來收益,但長遠來看會損害企業的聲譽和可持續發展。正如巴菲特所說:“建立聲譽需要20年,毀掉它只需要5分鐘。如果你考慮到這一點,你的行為就會有所不同。”
二、社會風氣的敗壞與道德的淪喪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描繪了一幅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的畫面。這裡的“朝甚除”指的是朝廷的腐敗,官員們只顧自己的私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