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清穿之胤祚(20)(第1/2 頁)
(20)
叢林幽深,松風颯颯,兩山環抱,如飛龍一般直下河谷,拱背彎腰,層巒疊嶂,一番盤旋翻湧守護于山中古寺周圍。
胤祚站在鎮海寺山前的石山嘴上,望著遠處松林起伏,風聲迴旋穿梭,帶回蟲鳴鳥唱,虎嘯猿啼。
這是他來到鎮海寺的第五個月。
康熙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五,皇帝萬壽節後的幾天,六皇子胤祚因生辰星象與大清關聯頗深,皇帝特命他離宮入五臺山鎮海寺為國祈福,因星象易變,特在適當時機經鎮海寺寧遠大師指引離宮與回宮。
此言一出,引得宮內外眾人議論紛紛。
胤祚本就因為一個祚字備受關注,而今又獲得為國祈福的殊榮,一時間流言四起。
但人們聽到鎮海寺,卻又紛紛靜默閉嘴。
前朝順治皇帝的去向雖被皇室掩蓋,但當時他為了董鄂妃鬧得沸沸揚揚,流言滔天而起。
即使不知他身故何處,但他曾為了求佛法庇佑,能與董鄂妃再續前緣,而隻身前往鎮海寺,徒步爬上五臺山,卻是再真實不過的事件。
一個被送到五臺山鎮海寺祈福的皇子,即使皇帝心中沒有什麼特殊情緒,但在太皇太后心中必定是膈應的,那就間接斷絕了他日後繼承大統的資格。
就這樣提前將一位皇子排除出局,那些有心從龍之功的大臣在放下提起的心肺的同時,又不由生出一絲輕蔑。
隨即便將這位皇子丟在腦後。
而胤祚也在到達鎮海寺之後,才享受到真正的安寧。
沒有陰暗的算計與陰影處聳動的慾望,那些於不知處縈繞於心間的陰霾,直到離開皇宮,他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曾經將他渾身浸透的那些狂妄慾望。
果然,清淨自然之地。
佛門清修,為國祈福,自不是來過享樂的日子。
胤祚只帶了成嬤嬤和太監徐康泰,成嬤嬤又有小宮女伺候,一應內務都交給她,徐康泰是永和宮大太監推薦的徒弟,負責跟著胤祚東奔西跑,隨時應聲。
胤祚的那隻粉紅鳳頭鸚鵡留在了宮中,雖然皇帝知道了那是靈獸,已開靈智,但一隻長相非凡的鳥兒在宮中的去處實在狹隘的很,倒是可以忍受。
胤祚也同意將它留在宮中。
一是為了陪伴孤單的德妃,讓她得以觀鳥怡情,以鸚鵡的智慧,輕輕鬆鬆就能將她逗得很開心。
二是考慮到自己並不在宮外久留,時隔半年就會回來,時常帶著它總會招人眼光,對他和鸚鵡都不好,當下還是以發展自身、安全為重。
~~~~~~~~~~~
胤祚收起手中的京中來信,信上說,德妃與三月前生下一女,是皇七女,取名樂珍,小姑娘自出了月子,長得越發好看了,粉雕玉琢的,身體也康健,倒是佔去了額娘不少時間,免得她總是時刻掛心自己。
胤祚在來寺中的前兩個月中,被寧遠師傅重點關注,特地親自啟蒙書畫,又有盛京遠道而來的滿洲薩滿,教授滿語詞句。
皇帝還親派了一位滿文學者,與薩滿巫師一同教授滿文,更是在授課過程中將薩滿巫師所講述經典故事以滿文記錄匯總,交給胤祚以備複習檢視,也傳信皇帝,備份典藏於景陽宮。
那段時間的學習繁重而多彩,胤祚過目不忘的記憶更是被運用到極致,手上書畫功夫也有些許進益,能在短時間內會寫能畫,即使筆力柔弱,不甚工整,但已經能閱讀典藏、記錄問題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期突擊足夠了,往後的學習便是水磨工夫,日漸增進,時日還長,但掌握初級學習能力的胤祚已經可以跟著薩滿巫師學習一些對於靈氣的感知與運用了。
每日清晨,立於飛流之前,耳中充盈水聲,而後排除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