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第4/6 頁)
冠霖和宋家惠後來都在鎮子上的學校裡當老師。
小地方,小學初中都在一個學校,老師少,學生多,兩口子每人帶好幾個班,下班不是去家訪就是要在學校裡給不好好學習的孩子補習。
大女兒小時候是在鎮上唯一一個大工廠的託兒所裡長大的。每天看孩子的阿姨們把孩子裝進一個大搖籃,從這頭撞到牆那頭兒,恨不得孩子們天天睡著。
老二之前一去託兒所就鬧病,大多時候都是跟著他們在學校裡一起上班的。可如今老三來了,這生活確實玩不轉了。
把孩子送到大城市裡去生活,回到自己從小生長的地方,再一次成了宋家蕙最迫切的願望。
把女兒送回大城市裡生活,孩子不僅能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和教育資源,就連日常吃喝也豐富了不止一點半點兒,就拿吃水果來說吧,很多大城市的水果,他們的孩子在這邊連見都沒見過。
她能想到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就是把她們送回大城市去。以前她就曾經多次寫信和父母溝透過這個事情,但是都遭到了二老的拒絕。她知道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感情很一般,可越是這樣,她越是不平衡。
當初主動下鄉插隊,也是想儘早離開家,免得在家受氣,後來當了好事有了固定工資,也會寄錢回家讓父母知道二閨女有出息,希望他們記得自己好。
她之前從孃家的到的愛越少,現在就越是不平衡,想要把孩子送回去的想法越是強烈。
四年一次的知情探親假到了。潘冠霖和宋家惠帶著三個女兒一起迴天津探親。然後宋家蕙順便跟爹媽商量一下把老二放下,自己帶著老大和老小回內蒙。
宋家蕙一共兄弟姐妹四人。大哥下鄉時間早,去的地方離天津也近,孩子都是在潘家二老身邊長大的。妹妹和弟弟都已經上班工作了,父母也有退休金,幫帶一個孩子並不是困難的事兒。
宋家二老敢留大兒子家的孩子在身邊,卻不敢留二丫頭家的閨女。老大下鄉的地方就在heb省,有個什麼事兒,人家父母用不了多久就回來了。
可老二家在內蒙那麼遙遠,萬一孩子有個病有個災的,他們老兩口真負不了責啊!
宋家惠心裡難受極了,聽到親媽的這些話,時不時地就淚流滿面。憑什麼大哥家的孩子都能在大城市,自己的孩子就得跟著自己回窮鄉僻壤?同樣都是親生的,為什麼爹媽的心都偏到太平洋去了?
「媽,我要不是實在沒辦法也不會從幾千里地之外,坐幾天幾夜的火車回來求你們。從小到大,我知道自己是家裡最不受待見的,可以說從來沒讓你們操過一點心。
一個城市孩子,下鄉到內蒙種地,開荒,自學完成了高中學業,去鎮上教書,結婚前有了工資就寄回家,給你們補貼生活,結婚生孩子都是我自己一個人。你們更別忘了,當初如果不是我去下鄉,小妹和小弟也不可能都留在大城市,是我用自己的苦換來他們的甜。」
宋姥姥最頭疼這個女兒,從小學習好但是認死理嘴巴不饒人,要說母女是冤家,大概說得就是她和這個二閨女。老三宋家維見二姐難過,也怕老爹老媽為難,更看著孩子們可憐,拍著胸脯保證以後會幫著爹媽撫養外甥女。
妹子卻不同意爹媽把體弱多比病的潘喜紅留在身邊,說這丫頭病病歪歪地留在這幾千里外的天津,出點啥事兒,誰也擔不了責。到時候依著二姐的性子,還不得怨恨死孃家人。
就這樣,三歲的潘喜紅被姥姥退了貨,潘喜柿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這麼離開父母獨自留在了新港。
父母在她心中最早的印象已經記不得了,她只是隱隱約約地記得,自己一個人坐在樓下的臺階上,一個鄰居的阿姨走過來跟她說:「囍柿啊,你媽媽帶著小姐姐回家了,她不要你了。」
媽媽長什麼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