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2/2 頁)
常圖式,採用正方形。木心忠實繼承了正方形圖式。本次開館展幸得上海畫院出借十幅林風眠原件,我取了其中一件和木心的畫並列,四邊尺寸竟是分厘不差。
很像嗎?很像。除了正方形,木心的層層塗抹,這種塗抹的才具、意圖、美感,和老師處處相異。封閉年代的孫牧心只認林風眠,而我認的是木心紐約時期的「純抽象」系列,那才是他——現在要點來了:木心不是到抽象石版畫方始擺脫林風眠,早在備感孤絕的七十年代末,他便逸出乃師,另走了一條神乎其神的路,一條他從未做出解釋的路。什麼路呢,就是他那批很小很小的「轉印畫」。
林風眠《蘆葦》(左)與木心《漁村》(右),紙本彩墨畫。今年,師生倆的畫終於在開館特展中掛在一起。
轉印畫,英語「frotta」,亦稱「拓印畫」。製作方式,大致是先在玻璃(或類似材質)上塗滿水與色彩,以紙覆蓋其上,翻轉後,趁著紙面上濕濡流溢的水漬、斑痕,即興演成各種圖案、圖式、圖形。
在木心的轉印畫中,林風眠,完全消失,連帶消失的,恐怕還有「繪畫」——「繪畫」,很麻煩。不論國畫還是油畫、具象還是抽象、工細抑或「寫意」,都是觀察、構想、起稿、定稿、描繪、刻畫……直到完成的全過程。轉印畫,大幅度省略了「繪事」,嚴格說,轉印畫不全是畫出來的,而是作者審視滿紙水漬的「機變」之道,臨時起意,當場判斷,演成一幅「畫」。其間,當然要看技巧,或者說,一種難以察知、不易命名的手段,這手段,不是已知的繁複「繪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