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5 頁)
猛的心神一動。
“老師,你說,算計皇家與算計我的那人,有沒有可能是同一人?”
范仲淹道:“不是有可能,是一定是同一人!大宋朝能這般手眼通天的,一個就已經令人駭然,要是兩個。。。。。”
“那會是誰?”
“你猜的是誰?”
“我猜。。。。”
唐奕緊咬下唇,“汝南王趙允讓!”
范仲淹一頓,停下腳步。“何以見得?”
“如果有人不想官家有後,那得利最大的,就是汝南王府!”
“嗯!”范仲淹點頭。“看來,你這幾年除了長脾氣,倒是沒忘了長腦子。”
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難猜。
能在皇宮動手腳,又讓皇帝都查不出來的,在開封,除了幾個近親王爺和幾大將門,沒人有這個能力。
而既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膽子,還得有這個動機的。。。。。
就更少了。
如若趙禎無子,就只得依先帝當年的做法,在近親皇族之中過繼一子,以備不時之需。
事實上,趙禎剛剛親政之時就這麼幹過。當時趙禎無子,接受了皇后的建議,在皇族之中領了一幼童入宮代養。
只不過後來楊王降世,那孩子又被送出了宮。
之後,楊王早夭,又有雍王、荊王也都沒活長,但是那個孩子卻一直再也沒入宮。
那個孩子,就是汝南王的十三子,趙宗實。
眼看趙禎已經四十有一還無皇子降世,若再無龍兒,就算趙禎想拖,朝臣們也不會幹了。必會逼著趙禎過繼族親,以立國本。
那過繼誰呢?
可能沒有人比趙宗實更有優勢了,畢竟當年入宮的就是他。
但是,如果只是這些,唐奕也不敢去懷疑一個郡王,還要感謝趙禎的那一次試探。
文彥博上本要監管觀瀾商合的時候,趙禎玩了個心眼兒,試探了一下眾人。當時他先問趙允弼,北海郡王是附議了文彥博的奏請。而輪到汝南王,他卻是反對的。
正常的邏輯,趙允弼想對觀瀾下手,而趙允讓反對,應該懷疑趙允弼才是。
但是,真正的邏輯恰恰相反!
如果在不知道觀瀾之中有趙禎的影子的情況下,把觀瀾收歸朝廷監管,不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皇家,都是有利的,趙允弼附議無可厚非。
只有知道觀瀾的底細,也知道趙禎肯定不會同意文彥博的奏請之人,才會本能地順應君心來反對。
那趙允讓是怎麼知道觀瀾的底細的呢?
如不刻意去查,他是絕對不會知道的。
。。。。。
至於為什麼會牽扯到唐奕,還有心加害?
那就更不難猜了。
當年,趙禎來了一趟回山,回宮之後就把柿蒂養氣散給停了。過了半年,張貴妃就有了喜,而現在曹皇后也有了喜,顯而易見,是和那趟回山之行有關。
再者,唐奕的觀瀾商合與曹皇后一家走的又那麼近,種種跡象都把矛頭指向了唐奕。
不管是不是汝南王,那個打趙禎主意的人,都應該恨唐奕入骨吧?
。。。。。(未完待續。)
第278章 讓我授課?
突然想發點感慨,你們讓我絮叨五十字。。。
入遼的劇情寫的不好,正如唐子浩說的“不好就要認,捱打要立正。”
這沒啥。。。萌新不懂書友的天空,錯了一次,以後就知道疼了。
想說的是:感謝一直以來不離不棄的那些兄弟們!寫的不好也捏著鼻子跟下來了,說明咱們之間還是有信任可言的,知道蒼山後面一定會把大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