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各朝代的憤怒(第1/2 頁)
在裴姝收集資料的時候,各朝代的人接著瞭解清朝之後的z國曆史。
清政府的固步自封致使整個民族陷入危急關頭,自己的土地不能自己做主,自己的錢得作為賠償款送給人家,還得允許別國派遣駐軍在自己的國土上。
很多人看著這段歷史,牙齒都快咬斷了。
中華民族什麼時候受到過這麼大的屈辱?這簡直是被人騎在頭上欺負了。
之前對“殖民地”這個稱謂還沒太大感觸的人,此刻已經深刻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
好在還有一大批愛國人士在積極奔走,努力尋找救國方法。
很多人感到慶幸,也就是z國的國土夠大,歷史悠久,才沒讓整個國家淪為殖民地。
可是想到那些條約裡劃分出去的土地,大家還是覺得十分心疼。
西漢。
劉徹捂著心口,覺得自己有點喘不過氣來。
雖然後世z國的大部分土地不是他們大漢打下來的,也不在大漢的版圖上,他還是覺得可惜。
雖說歷朝歷代的皇帝一直在換人做,但從某種程度上說都是華夏人,同根同源,說到底就是自己內鬥。
那些西方列強就不一樣了,對於華夏民族來說,他們是完完全全的異族人。
這些人跑到自己家裡作威作福,誰也不會高興的。
劉徹對著現代地圖看了好一會兒,發現有的土地後世倒是收回來了,某些土地上卻寫著別國的名字。
越看地圖,劉徹的心情越發不爽。
如果那些地方沒被割讓出去,z國的地圖還得大上好多。
劉徹:“後世的z國不是挺厲害的嗎?怎麼不把那些地方收回來呢?”
大臣們相顧無言,他們對於後世的政治格局不太瞭解,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啊。
劉徹默默想著,不知道後世的政府是怎麼打算的,自己還有沒有機會看到更新過後的z國地圖了?
之後是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北洋軍閥割據、救國運動等。
春秋時期。
孔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了新文化運動那一塊。
他覺得【反孔教、禮法、貞潔、舊理論、舊制度】等字眼有點刺眼。
孔子覺得這些民國的文人過於極端了一點,這簡直是把舊社會的東西完全貶低到塵埃裡了。
就算要改革也不至於把他的思想貶得一文不值吧?明明儒家的思想裡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不然也不可能在歷史上沿用了這麼長時間。
最近接收的資訊多了,孔子的心態也轉變了很多,沒像以前一樣想著恢復周禮了。
周朝過去了就過去了,歷史是不可能往回走的,不過適合當下的東西還是可以適當保留的。
很多帝王、政治家看著一句話:【國民的頭腦被專制和愚昧牢牢束縛】,他們有點心驚。
作為一個國家統治者階級,他們認為專制其實沒錯,皇帝不就是靠專制統治國家的嗎?
而且民眾愚昧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是好事,這樣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控制民眾。
看得長遠的人現在已經改變這種心態了,一味地控制民眾是行不通的,結局都已經擺在他們眼前了。
不過要如何更有效的治國,這是一個問題。
民國。
孫先生看著課本上對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描述,尤其是關於它的侷限性那部分:
他的革命運動沒有解決近代z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沒有完成民族獨立和解放人民的歷史任務等。
他心緒複雜,有點失落的同時又覺得幸運。
沒想到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制,姓袁的後面居然妄想復辟帝制,這完完全全是盜取革命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