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南水北調(第2/3 頁)
我們一直挺羨慕江南地區的,一點都不用擔心水的問題,我們有時候喝口水都費勁。
南方人:洪澇災害確實挺頻繁的,要可以的話,挺希望那些多餘的雨水能去缺水的地方。
秦朝。
秦始皇聽到【南水北調】四個字的時候已經有點驚訝了,區域性地區南水北調嗎?總不能是全國性質的南水北調吧?
要真是這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多了,難度可比修建萬里長城還要高很多倍。
即使後世的很多技術已經十分高超了,這種工程也很難做的。
郭老師:“這個工程分為東、中、西三條線路,從2002年開工到現在,已經走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了。就說從一個人出生,也已經有20多歲了。”
“2002年東線開工,是長江下游的揚州,終點在天津,供水範圍涉及到蘇、皖、魯、冀、津五個省市,沿京杭大運河逐級翻水北送。”
“京杭大運河源於春秋時期的邗溝,經隋朝擴建,元朝翻新,在規劃南水北調工程的時候被納入了東線工程。到今年,東線已經完成了很多個階段供水任務。”
春秋時期,吳國。
闔閭感覺很奇妙,他們修邗溝是為了攻打齊國。
結果歷經千年後,這條河還能發揮作用,這是他想不到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元朝。
郭守敬看到東線利用了京杭大運河的時候,心情也是有點奇妙。
這算不算自己間接參與了南水北調工程?這麼想的話,南水北調可不僅僅是從現代開始了。
想到這裡面還有自己的功勞,即使自己看不到,但郭守敬還是挺高興的。
郭老師:“2003年中線開工,從丹江口水庫引水,經南陽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黃淮海平挖渠道,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個省市供水,目前也已完成了多地供水任務。”
“西線目前處於論證階段,還沒有建設專案。計劃將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幾處的水用隧道方式調入黃河,簡單來說就是從長江上游將水調入黃河裡。”
“不過因為施工難度高、耗資巨大,黃河、長江的生態問題等多個原因,目前還在研究中。”
唐朝。
聽完所有線路,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配合著郭老師展示的工程線路圖,他就能看出南水北調工程有多宏大。
難度真的太高了。
但後世幾十年時間竟然已經完成很多個階段性任務了,也得是後世有這個能力了。
要是把這個工程放在古代,比如說秦朝、隋朝這些時候,不知道得讓這些朝代亡幾次了。
不過李世民知道這個工程的意義有多大,要真能搞成,整個z國可能不知道得富成什麼樣子。
可是這得花好多錢啊!一個不小心可能會出大問題的。
不過李世民想了想,算了一下時間。覺得後世還是有譜的,沒說要一口氣就要把三條線路都弄成。
郭老師:“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重大,一是為了改善民生,解決北方缺水問題。還有要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最佳化產業結構。”
“運河文化是我們的傳統,水運歷來就是我國比較重視的運輸方式,所以這個工程的意義不是單單供水那麼簡單。”
隋朝。
楊廣:可不是,我修大運河的目的可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雖然自己確實也存了享受的心思在裡面,但主要還是為了運輸資源啊。
哎,雖然運河的規模和南水北調比起來小很多,可楊廣現在不太敢繼續搞了。
後世這麼發達都只敢一點一點來,他雖然自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