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數學課(2)(第1/2 頁)
林老師:“接下來,我們來做幾道題,看看大家有沒有掌握這幾個知識點?”
不懂數學的古人:。。。。。。還要做題?這些學子也是不容易。
古代數學家們:摩拳擦掌中。
林老師:“第一題:請同學們列一個集合,1~10之間的所有偶數。”
教室裡,同學們嘩嘩嘩地在草稿紙上寫著,很快,大家都寫好了。
裴姝列好集合後就看到彈幕上飄過一行字:“魏晉劉徽:{2,4,6,8,10}”。
她一愣,想到這是老祖宗們在答題。
還沒等她說什麼,林老師已經在和同學們確認答案了。
確認完畢後,公屏上又發了一條彈幕:哎呀,忘記寫那個“a=”了!
只是一行字,裴姝居然從中看出了懊悔,那種粗心大意做錯題的懊悔。
裴姝心想:這些祖宗也太好學了吧,答題居然這麼積極。
林老師:“上一題是為了考察大家是否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下面,大家看這題:
(多選題)下列每組物件,能構成集合的是()。
a 四川最美的景點;
b 很高的樓房;
c 十以內的奇數;
d 惠歷一中高一(三)班全體學生
老師剛唸完題目,裴姝就看到彈幕上刷刷飛過幾個人名。
魏晉劉徽:cd
明朝徐光啟:cd
東漢劉洪:cd
南北朝祖沖之:cd
南北朝祖𣈶:cd
甚至有人還給出了原因。
魏晉劉徽:第一、二項不滿足集合確定性的性質。
南北朝祖沖之:最美景點美的標準是什麼?不確定,樓房的高是多高?也不確定。
裴姝都驚呆了,這些人的速度怎麼這麼快?
首先不說他們是剛剛才接觸的現代數學吧,就說這個直播屏他們也才剛認識,還沒半天時間呢。
居然用得這麼溜?
裴姝表示服氣了,不愧是數學家。
南北朝時期,祖𣈶有點無奈。
之前他阿爺發現何承天所編的《元嘉歷》有許多紕謬,如日月方位距實測值相差3度,冬至、夏至差了1天,五星的出沒差40余天,
而這個《元嘉歷》是現在正在執行的,這讓他阿爺無法忍受。
於是阿爺就打算重新編撰歲歷,就叫《大明曆》。
他阿爺還把他也拖過來了,本來他正在研究球體容積的。
沒辦法,他就來了。
正在校正《元嘉歷》中的紕謬的時候,這個直播屏開始了“數學課”。
他對之前上的歷史課、語文課的興趣不太大,所以沒怎麼聽。
數學課的時候稍微聽了一點,但是由於他的心思在手邊的工作上,所以也沒怎麼細聽。
也不知道他阿爺是怎麼了,突然興起了一股答題的興致,說要和其它朝代的人比比答題速度。
他無語:“阿爺,您還要編撰《大明曆》呢!”
結果他爹說:“這個現代數學有點意思,你也認真聽一下嘛,說不定能從中得到啟發呢。這些東西有可能是相通的。”
聽課也就算了,他阿爺居然還逼著他答題,說不能丟南北朝人的面子。
他特別想說:南北朝還需要丟面子嗎?之前那個歷史課上不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亂了幾百年。而且雖然他不太喜歡官場,但一些東西還是能看出來的,哎,就那樣吧,還是研究他的算學吧!
不過最後祖𣈶還是應他阿爺的要求,在那個公屏上答題了。
只是他們爺倆都不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