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自找上門(第2/3 頁)
都在幫著出謀劃策。
陸啟也在群裡跟大夥兒好好聊了聊,主要是別人問問題,回答,就跟採訪一樣。
過了一會兒有人卻突然問道:“我可以嗎?”
陸啟看他的群名片,3-顧以琛,但沒有公司名字首。
顧以琛又道:“陸總您好,我也是ar上的一名獨立遊戲開發者,畢業於黃浦音樂學院,我可以做音樂。”
然後緊張地等待著陸啟的回覆。
之前他盯著這個群裡瀑布一般的文字滾動好一會兒了,一直看著陸啟和其他群員們聊天,清楚了陸啟的訴求,也在猶豫著要不要毛遂自薦,想著機會都是要自己爭取的。
他其實是一名兼職遊戲從業者,主要工作還是給一些歌手製作音樂,詞曲創作,錄製,修音調音混音,後期合成。
當然也都不是什麼傳統意義上的歌手,也就一些網路紅人,寫一些完全湊量的口水歌,毫無技術含量,創作的主要目標也就是朗朗上口,高潮上頭。
有時候會接一些影視劇配樂的外包,也都是粗製濫造的網劇,碰不到真正的好專案。
對他而言這是一個真正踏入遊戲行業的絕佳機會。
顧以琛其實家境優渥,也並不缺錢花,父母都是黃浦音樂學院的老師,家教嚴格,從小也在學校里長大,接受的都是藝術薰陶。
只是那種高壓環境下成長,越容易萌生出叛逆,對遊戲的喜愛遠遠超過了音樂。
後來一些面向無經驗或者業餘開發者,上手難度較低的遊戲引擎比如rpgaker出現並大火。
又隨著ar這樣平臺的崛起。
大幅度降低了遊戲開發行業的進入門檻,絕大多數人,只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基本上都可以做出一款屬於自己的遊戲。
顧以琛便是其中一員,距離他開始製作自己的第一款遊戲已經三年時間。
這期間他總共在ar上釋出過三款rpgaker製作的獨立遊戲,都是免費,甚至自己都還會跑到全民遊戲這樣的論壇去釋出資源,不看賣出多少,但凡多一個人玩他都覺得此行不虛。
要是有玩家評論,他更是能私信找到那個玩家跟人侃上好半天,問人對遊戲有什麼看法,喜不喜歡裡面的體驗。
搞得玩家暗自發誓再也不要在這個工作室的任何一款遊戲下面再留言。
加入這個群,本來也是抱著和當初陸啟相同的目的。
陸啟之前逛音樂論壇的時候,收到的作品已經不少了,都是交由程明先過濾一遍質量好的再發給他。
但對面表明的身份……找音樂製作人結果找來一名遊戲製作人,這種體驗還挺少見。
陸啟便問:“我能先體驗一下閣下的作品嗎?”
“當然當然,您在ar上直接搜《土星環》就可以了,直接影片簡介聽音樂都行,所有內容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放進宣傳影片裡的,那必然是顧以琛自己最滿意的一段了。
“好,那稍等。”
陸啟立刻就開啟了ar,然後找到《土星環》這款遊戲,預覽畫面就非常明顯,一款rpgaker製作的遊戲,這樣的遊戲ar平臺一天能新增十多部。
發行時間半年之前,再看了眼玩家評論,總共也只有16條評論,還全都是中文。
主要表達的意思都是故事繞來繞去不知所云,劇情平淡還節奏慢,可玩性幾乎為零,但音樂還不錯,建議製作人往音樂行業發展。
看到這樣的評價,陸啟差不多心裡就有些譜了,花個幾分鐘聽上一聽應該不至於浪費自己時間。
他點開了預覽影片,將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面。
這是一段純音樂,主要是吉他獨奏,非常明顯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