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開幹(第2/2 頁)
“其實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入股的話,如果公司賺了大錢,我們作為股東自然也能分到更多的收益。”另一位村民耐心地解釋。
大家開始權衡利弊,有的傾向於直接租賃,覺得穩妥;有的則傾向於入股,希望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年輕人們則更加活躍,他們對於與大公司的合作充滿期待。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去大公司工作,學到更多的東西。”一個年輕人興奮地說。
“而且,如果我們入股的話,說不定以後還能成為公司的股東,那身份就不一樣了。”另一個年輕人憧憬著未來。
整個村莊都沉浸在熱烈的討論中,大家都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和這個合作專案的可能性。
陸地、劉飄平等人和鎮村幹部也深入到村民中,聽取他們的意見和訴求,解答他們的疑惑。他們希望透過充分的溝通和交流,讓每個村民都明白這個專案的意義和利益所在。
對於那些沒有精力照顧茶園的家庭來說,將茶園租給公司是最合算的。
於是很快就有一批村民將茶園租給了公司,這些茶園主要就是那片荒廢了的茶園,有五百多畝。
然而,還有一些家庭仍在猶豫不決,他們大多是那些自己還在經營茶園和從事製茶工作的村民。
他們對茶園有著深厚的感情,也擔心與公司合作後自己的發展會反而沒有自己單幹好。
陸地、劉飄平等人理解這些家庭的擔憂,他們深入到這些家庭中,耐心地聽取他們的顧慮,並給予解答和承諾。
這些家庭中的一些人還是技藝精湛的製茶師傅,為此陸地表示,技術人員薪酬最低八萬起步,高的話可以達到十多萬元。
經過又一輪勸說,這些家庭大多數都同意加入進來了,而且是持股的方式。
他們明白,人多力量大,跟著大公司發展,應該也不會比自己單幹差。
然而,還有幾個“頑固分子”堅持自己的想法,不願意與公司合作。對於這些人,陸地等人也沒有強求,尊重他們的選擇。
至此,天霧村的茶園合作事宜基本確定了下來。陸地還透過村長租借了一些額外的山地,用於培育和改良茶種,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茶園總體面積也達到了九百多畝。
接下來重頭戲便是老茶廠的改造了。
本來陸地打算翻新一下就行了,然後將主要資金放在裝置上。
不過趙敏這時候卻對老茶廠來了興趣,她興沖沖地讓小張開車過來看了一圈之後,認為老茶廠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成為茶葉的一張新名片。
她自掏腰包,邀請了知名的設計團隊來到老茶廠進行考察。她希望將老茶廠改造成為一個集茶葉生產、文化展示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陸地和劉飄平的支援,他們認為這樣的改造將有助於提升老茶廠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不過陸地更加頭痛了,這個改造的投入預算要大大增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