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宮內的血雨腥風(第2/3 頁)
馬光為許侯。
馬氏早已經身在病中,聞訊大驚,急忙召皇帝劉炟進後宮,將自己不願之意向劉炟表達。其中言道:“你可知道母后何以會一直反對馬家兄弟被賜侯封爵?這是因為,母后終歸是要先你們而去的,母后垂暮之年,死去到不是什麼大事,只怕馬家兄弟驕縱慣了,我一去便無人管束,勢必會釀成大禍。母后一生別無所求,只希望能夠獲取一個謙虛節儉的好名聲,能夠青史留名,不辜負先帝的期望。你這樣做,叫母后怎麼心安,叫母后如何含笑九泉?”
聽得馬氏聲淚俱下的言語,劉炟也是甚為震動,知道自己的一番好心,終歸是沒有用到點子上。但他還是出不了自己想要封賞自己舅父們的窠臼,於是將他們由列侯封為關內侯。馬氏兄弟也在馬氏太后的敦促下,向皇帝劉炟上書辭讓,但是劉炟一國之君,豈可將自己的詔令一改再改的道理,終還是沒有答應,迫於馬氏的權威,馬家兄弟最終聯名上書,辭去官職。可即使這樣,等到有一天竇氏掌權,真的會放過馬家嗎?馬家此刻不積攢強大實力,真到了那天又該拿什麼去應對?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六月,馬氏終於不堪重負,如一座支撐大漢的巨峰轟然倒塌。溘然長逝之前,依然不忘對自己兄弟的囑咐,要他們謙遜謹慎。不久,馬氏被安葬在顯節陵,常伴君側。馬氏苦心孤詣一生所造就的輝煌,就從這裡開始逐漸暗淡,一箇舊的時代的結束,迎接它的必將是一個新的時代的開始。
後宮硝煙瀰漫
國家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西域在班超的努力下,一直維持著穩定,涼州在羌人叛亂被平定之後,也逐漸穩定下來。西南邊陲國家也對中央朝廷忠心。劉炟以儒家思想治理國家的願望已經達成。可是他似乎忘了,在馬氏死後,還有比以儒家學說教化人民、治理國家更為緊迫的事情,那就是安定後宮。
此時的後宮,因為劉炟的存在,還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衝突和明顯的爭鬥,但是也暗自隱藏著兩大危機。一個是劉炟的親生母親賈太妃,在馬氏死後蠢蠢欲動。另一個則是後宮妃子之間有人受寵,有人被冷落,但每時每刻,她們都沒有閒著,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利,為了自己兒子的未來,做著自己儘可能做的準備。
反觀劉炟,對於馬太后的死,可謂是傷心欲絕,一點也不顧及自己親生母親的感受。並且在此之前,他早就知道馬氏並非自己的生母,但是他知道,自己能夠坐上九五大位,全靠自己有一個深受先帝寵愛的母后馬氏。自己從小在馬氏身邊長大,馬氏也一直將自己視為己出,因此生母不及養母大,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了。此外,自己在外人眼中,一直是先帝正妻馬氏的骨肉,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承認自己是賈太妃所生,勢必會對自己的名聲有所影響,甚至會對自己的地位造成不必要的衝擊,這是劉炟萬萬不可以容忍的。因此,劉炟自馬氏死後,便一直沒有對賈太妃有過任何實質性的表示。最終,只是將她的綠色綬帶改為與諸侯王同級的紅色綬帶,並給予了一些生活上的封賞。而對於其族人,因為沒人在朝為官,也就不予考慮加官賜爵之類的事情。
而後宮中的另一場紛爭,也在劉炟加緊蒐集美貌才女的過程中,不斷地演變擴大,特別是一些本身就地位顯赫的人,有自己家族的支援,在這深宮內院之中,就更加如魚得水了。
這之中,主要有三個派別的勢力,各自佔據了後宮的一方地位。一者,竇皇后當然不在話下,此時已經成為皇后的她,當然不可能願意屈居人下,但可惜自己的肚子一直不爭氣。
劉炟對於竇皇后十分寵愛不假,但是他並不是一個用情專一的皇帝,僅僅以家世地位都比竇皇后只強不弱的宋氏姐妹、梁氏姐妹而論,都讓竇氏姐妹大為頭疼,皇帝對於他們的寵愛,更是一點也不弱於竇氏姐妹。而先帝在世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