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2/2 頁)
開始挑戰溫和派共和人民黨和正義黨在土耳其政壇的主導地位,欠發達的鄉村地區和城市棚戶區的下層民眾構成激進政治勢力的重要社會基礎。在1991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51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16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169的選票。在1995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88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54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296的選票。在1999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64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309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352的選票。在2002年舉行的大選中,右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35的選票,左翼溫和派陣營獲得218的選票,持激進政治立場的伊斯蘭政黨獲得462的選票。另據資料統計,1983‐2002年,右翼溫和派陣營所獲得的選票在全部選票中的比例從305下降為218,左翼溫和派陣營所獲得的選票在全部選票中的比例從684下降為235。上述選票分佈的變化,反映出20世紀90年代以來土耳其國內政治氛圍的變化。
土耳其政治變遷的歷史軌跡,表現為從獨裁基礎上的穩定到民主化探索階段的動盪再到成熟民主政治的穩定。多黨制的廣泛政治實踐,作為土耳其政治民主化的外在形式,構成推動土耳其的現代化程序從上層精英社會向下層民眾社會延伸以及從城市向鄉村延伸的有力槓桿。民眾意志與國家意志藉助於多黨制的廣泛政治實踐而逐漸統一;主要的全國性政黨往往反映民眾的普遍利益,次要的區域性性政黨則通常反映特殊社會群體的特定利益。多黨制的政治實踐與民眾的政治動員以及民眾廣泛的政治參與之間無疑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絡,而民眾政治參與程度的提高則導致國家政策的相應改變。現代化從城市向鄉村的延伸、農業的發展和農民地位的改善,以及相對寬鬆的宗教政策等諸多內容,均為多黨制時期民主化的政治實踐尤其是普選活動的政治需要之邏輯結果。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