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東西魏對峙(第3/6 頁)
的小關出城,突然襲擊竇泰部。竇泰措手不及,兵敗自刎,年僅37歲,上萬人被俘。
主攻軍慘敗,打助攻的高歡、高敖曹也沒再攻下的必要和心情,全部撤軍。
二沙苑之戰,勘察地形、伏擊戰的典範。
小關之戰後僅隔不到一年,537年9月,高歡捲土重來,親率20萬大軍還擊西魏,進軍路線:攻蒲津(今陝西大荔朝邑東黃河渡口),進駐許原(今陝西大荔南)西,兵鋒直指長安。
這種事怎能少得了馬槊無雙的職業好戰分子高敖曹?他作為偏師,率軍3萬進攻河南。
宇文泰率近萬人自恆農弘農回師渭水南,徵諸州兵迎戰。高敖曹進而圍攻恆農。
東魏主力部隊威脅長安,宇文泰不想在這裡浪費時間和兵力,遂主動將戰線外移,令士兵在渭水架設浮橋,攜帶三日糧草,率近萬名輕騎兵渡過渭水。
10月初1,宇文泰進至沙苑地區今陝西華陰縣境內,與東魏軍僅距60裡。
孫子兵法雲: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地形是作戰的關鍵,作戰前要先仔細審查地形。將領要先把地圖看的爛熟,到了現場之後,五十里之內要派兵打前站,看有無敵人的伏兵。之後要親自勘查地形、記地形、一路打腹稿。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這就是著名的沃爾森法則。大唐李世民大帝就非常重視資訊和情報,資訊的獲得莫過於戰前地形勘察,且李世民戰前勘察地形一定要親歷親為,為此不惜多次遇險。洛陽之戰,戰前李世民到洛陽城外的北邙山,試圖俯視觀察一下城內情況,只帶了500輕騎兵。
早知道你有這個偏好。王世充帶一萬精騎兵突然出現,將李世民團團包圍。
王世充麾下驍騎單雄信衝到李世民馬前,馬槊已經高高舉起,如此勢能若一揮而下,世民大帝必然成對穿腸。
千鈞一髮之際,門神猛將尉遲敬德從旁邊大呼躍出,刺倒單雄信,拼死保護李世民殺出重圍。這就是後來演藝中的 “尉遲恭棗園救主、單鞭奪槊”的原型場景。
地形對作戰如此重要,宇文泰這次也對此做足了功課。他勘查發現,沙苑以東有一大片蘆葦地,碧波盪漾、野葦森森,綿延足有十里之長,比抗日聖地山東微山湖、河北白洋淀差不了多少,絕好的伏擊場所。
宇文泰在此設伏,以部將趙貴、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陣以待。
西道大行臺侯景建議高歡:我方兵力多,最好分前後二軍相繼而進。遇敵時,前軍如果勝了,後軍可乘勝掩殺支援,前軍如果敗了,後軍則可做預備隊支援前軍。
侯景文化素質和人品差了些,但軍事業務能力沒得說,公道的說,這個建議很有見地。而高歡則認為,己方兵力遠多於宇文泰,無需如此謹慎,影響了整體進軍速度。
初2中午,高歡大軍進入宇文泰伏擊區。
見西魏迎陣的軍隊不多,高歡軍諸將都想搶頭功,未等列陣便爭相進攻。
輕敵、隊形散亂,作戰之大忌。宇文泰當機立斷,當即下令全線出擊。
李弼、趙貴兩路伏兵頓起。李弼的精銳騎兵隊橫擊東魏主力,如同攔腰斬蛇,將高歡大軍攔腰截為兩段。
陣列突然被截,東魏大軍首尾不能相顧,心理從驕矜瞬間跌落為恐慌,開始潰亂。
西魏驃騎大將軍於謹又率大軍殺到,三路夾攻,大破東魏軍,殲8萬人,高歡連夜逃往黃河西岸。
諸軍慌亂時,侯景難得清醒:大王,宇文泰雖勝,但畢竟兵力少,且現在正是驕勝之兵,給我數萬兵馬,反擊必勝。
高歡剛要分兵,有個人制止了他。
婁昭君,高歡的老婆:侯景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