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調整思路順應時勢 內容側重重新規劃(第2/3 頁)
新篩選畫作,那專注的神情彷彿世間唯有眼前這些丹青。他對每一幅入選作品反覆研究,查閱大量資料,力求還原最精準的背景故事。時而為畫家的愛國之舉動容,眼眶泛紅;時而為畫作背後的艱辛唏噓,喟然長嘆。筆記寫滿了一本又一本,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跡,是他對書畫新解讀的心血凝結。
陸文則穿梭於古籍之間,腳步匆匆,身影忙碌。尋找那些在歷史塵埃中閃光的文人故事,猶如在浩渺沙海中尋覓珍珠。遇到模糊不清之處,他不辭辛勞,多方考證,甚至向山中採藥人、獵戶打聽民間傳說,只為拼湊出完整的文化傳承脈絡。每挖掘到一個動人故事,他便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與眾人分享,眼中閃爍的光芒比星辰還亮。
林婉兮帶領女眷們,仔細整理詩詞庫,甄別、收錄契合時勢的佳作。同時,她每日都會抽出時間,坐在溪邊,望著潺潺流水,構思新詩詞。靈感一來,她便迅速落筆,將對戰亂的痛惜、對和平的嚮往化作優美詩句。那筆尖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彷彿是她與天地、與蒼生的對話。
隨著創作深入,書稿內容煥然一新。書畫賞析篇,那些畫作宛如一扇扇通往歷史的窗,讓讀者看到亂世中的熱血與抗爭,感受畫家們雖身處困境卻心懷家國的偉大情懷;學術篇章,先輩們的堅守如熠熠星辰,照亮後人前行的路,給予在知識海洋中探索的人們無盡勇氣與力量;詩詞部分,或悲或壯,聲聲訴盡人間疾苦與希望,讀來令人心潮澎湃,或潸然淚下。
然而,創作之路依舊荊棘叢生。由於專注新內容挖掘,書寫進度放緩,眾人心中不免焦急。且資料有限,有時為一個細節爭得面紅耳赤,難以定論。唐寅為一幅畫的創作背景與陸文各執一詞,兩人翻遍手頭古籍,引經據典,互不相讓,額頭佈滿汗珠,聲音也因爭論而略顯沙啞。但即便如此,眾人也未曾有過放棄的念頭。
蘇御見狀,鼓舞士氣:“諸位,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此刻的付出,是為了讓書稿在亂世中成為中流砥柱。每一次爭論、每一回困境突破,都是在為華夏文化添磚加瓦。想想我們一路走來,從山村書齋的廢墟中尋回殘稿,在深山裡結廬而居、漁獵躬耕,自制紙筆,哪一步不是歷經艱辛?如今這點困難,怎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在他的激勵下,眾人重拾信心,繼續埋頭苦幹。
就在書稿逐漸成型之際,又一個危機悄然降臨。負責外出探聽訊息的同伴匆匆趕回,神色慌張,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衣衫被汗水浸溼:“不好了,金兵似已探知我們在此處,正朝山坳趕來!”眾人聽聞,大驚失色,但很快鎮定下來,他們知道,書稿與他們的信念即將面臨一場嚴峻考驗。蘇御當機立斷,一方面安排人員加強山坳周邊的巡邏與警戒,利用地形設定陷阱,準備抵禦金兵;另一方面,他再次組織大家商討書稿的藏匿之處,確保萬無一失。
眾人迅速行動,在山坳周邊的山林中佈置尖刺陷阱、繩索機關,一旦金兵踏入,便會被絆倒、刺傷。對於書稿,他們苦思冥想,最終在山坳深處發現一處天然洞穴,洞口隱蔽,內部寬敞乾燥,且有多個岔道,便於迷惑敵人。他們將書稿轉移至洞穴深處,層層偽裝洞口,又在周邊佈置了一些誤導金兵的假線索。
數日後,金兵果然氣勢洶洶地逼近山坳。但他們踏入山坳後,便陷入了眾人精心佈置的陷阱,不是被隱藏的繩索絆倒,就是被尖刺扎傷。待金兵反應過來,準備反擊時,眾人憑藉熟悉地形,利用弓箭、石塊等武器從四面八方攻擊,打得金兵暈頭轉向。
金兵見勢不妙,以為中了埋伏,不敢戀戰,灰溜溜地撤退了。眾人望著金兵遠去的背影,長舒一口氣,但他們知道,危險並未徹底解除,仍需時刻保持警惕。
經此一役,眾人愈發珍惜這深山裡的平靜生活,也更加堅定了守護書稿、傳承文化的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