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回到原始搞建基建 > 第144章 創立原始度量衡

第144章 創立原始度量衡(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四合院:我從不按套路出牌四合院:我當兵回來了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穿越海賊成為赤犬一人:我向全世界曝光了異人人在海賊,這個海軍不太正義!高衙內的恣意人生阿斗:相父你在哪個罐子裡呢穿越古代之將門崛起秦朝歷險記斬神:我神級選擇,林七夜麻了我今年八歲,前來酸棗會盟四合院:我在火紅年代悠閒度日綜漫:逍遙客

至於體積方面,宋遙隨身攜帶了一個水杯,這杯子恰好是標準的一斤容量,也就是後世常說的五百毫升。

既然身處原始社會,這些標準自然得由自己來定。

後世的度量衡體系本就是與西方接軌的結果,既然歷史賦予了自己這個機會,何不將東西方的度量衡理念融合一番,創造一個新的標準。

於是,宋遙心中暗自決定,要將這份融合的智慧,在這個原始社會中發揚光大。

宋遙拿起自己帶來的杯子,小心翼翼地將其注滿清水,以此定義了一升的體積。

往後,部落裡的體積計量便可依此為準。

至於製作標準容器的計劃,宋遙打算待到明年春回大地時,再請陶和瓷動手燒製。

畢竟,現下的部落尚不具備燒製條件,陶土也難以挖掘,此事只得暫且擱置。

除了“升”這一單位,宋遙還引入了華夏古時常用的“合”,將其定位為比升小一級的計量單位。

有了升與合的雙重標準,部落內的體積計算需求基本得以滿足。

在長度標準的制定上,宋遙同樣追求精準。

他再次取出手機,利用內建的尺子,精心測量並製作出幾段一厘米和十厘米的繩子。

儘管將十段十厘米的繩子累加成一米難免存在誤差,但宋遙估算,誤差最多不過一厘米。

為確保精確,每段繩子都經過他反覆校驗,誤差已被控制在極小範圍內。

有了這把尺子,部落裡的製作工藝頓時提升了不少。

無論是狼匠,還是狼陶和狼瓷,在動手製作前都能先用尺子量度一番,使得成品更加規整。

就在長度標準確立的當天,狼匠便選用了一根筆直的木料,精心打造出一把木尺。

他用刀將木料兩側削得平整,再細細打磨,並用細繩精確劃分刻度。

這把尺子顯得格外醒目,長達四十厘米,正好適用於狼匠平日裡製作各類小物件。

狼陶和狼瓷目睹了這把尺子的誕生,立刻被其吸引,他們熱切地請求狼匠也為他們打造一把。

他們信誓旦旦地表示,有了這把尺子,部落製作的器物必將更加精緻。

狼匠對尺子的實用價值深信不疑,加之部落事務並不繁重,便爽快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宋遙掏出手機,沉浸於往昔的照片之中。

那些畫面勾起了他深藏的記憶,儘管如今生活安穩,但面對這些老照片,他的眼眶不禁溼潤。

趁著手機電量尚足,他提議為蒼狼部落全員拍攝一張全家福,以紀念這個大家庭日益壯大的成員。

原本以為無甚用處的手機,此刻卻發揮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然而,最令宋遙頭疼的莫過於重量的測量問題。

他手中握有一個標定為一斤容量的杯子,但如何精準地利用它來確定重量,卻成了一個大難題。

宋遙手中握著標準的一斤重物,若最終制成的稱重工具誤差過大,難免讓他心中不暢。

他決定先著手製作稱具,再細緻考量刻度問題。

他選擇製作的是常見的桿秤,選材為一根筆直的硬木,頭部略粗,尾部稍細。

在距頭部三厘米處,他用繩子繫了一個環,前面的鉤子同樣以木頭雕琢而成,而秤砣則就地取材,用一塊鵝卵石代替。

畢竟,在這個時代,條件有限,不能苛求完美。

然而,要製作出一個精確到一斤的稱重工具並非易事。

宋遙也曾嘗試製作天平,但木質結構的精度遠達不到他的要求,即便空載時也無法保持絕對水平,稱重誤差必然不小。

既然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理想中的精準一斤,宋遙

目錄
全網黑後,我在道觀上班摸魚江花玉面人在流金:神豪從截胡蔣南孫開始
返回頂部